焦点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焦点新闻交大要闻

交大要闻

跑好“两个一公里”,迈向大零号湾建设新征程

发布人:宋琦   发布日期:2022-09-05   浏览次数:514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2022年8月22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会议指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要与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浦东张江、青浦华为基地共同形成东、西、南、北各具特点的全市创新格局,支撑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大目标。这标志着“大零号湾”建设进入全新阶段,将肩负科创中心建设更为重要的使命。

从“零号湾”到“大零号湾”

为响应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上海交大与闵行区、上海地产集团于2015年4月签署备忘录,共同建设“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零号湾”——既包含双创“从零到一”的价值寓意,也表达了与学校零距离开始创新创业的目标。2015年6月18日,“零号湾”在紧邻学校的西北角正式启动建设,与学校闵行校区一路之隔,成为师生开展创新创业的首选地。2016年5月,上海交大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零号湾”作为一项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全方位支持,从一栋商务写字楼逐渐蜕变为具有完整的创业服务平台和成长培育生态体系的双创园区,吸引和凝聚一批国内外高校在校生、校友以及青年教师落户开展创新创业,成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一张闪亮名片。

01.jpeg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零号湾园区

2018年,是“零号湾”发展的关键一年。时年3月,李强书记调研“零号湾”,并指示要进一步聚焦发力,围绕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亮点,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与此同时,市科委、闵行区、上海交大三方共同研究“零号湾”及周边区域的建设发展,在充分研究分析相关区域的基础及优势后,达成统一共识,提出了以新时期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建设为契机,在原先“零号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立足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环交大”核心区域,充分发挥“高校院所聚集、科技成果密度高、产业承载能力强”的区位优势,打造“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2019年起,原有的工业厂房、老旧建筑逐步成为了时尚现代、充满活力的众创空间、智慧园区,“零号湾”到“大零号湾”的历程见证了环交大区域面貌一新、转型升级的全过程。

把“大零号湾”建成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示范

当一所百年高校坐落于最富科创活力的城市时,总会源源不断产生新的“智慧火花”。1987年,上海交大在闵行开拓新校区,经过30余年的接续奋斗,当前学校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从完成办学主体的“转移”到在闵行南部的“深耕”,“大零号湾”作为学校“十四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专项,肩负着学校第二个百年发展的助推器的重要使命。

为此学校高度重视,集中优势力量,确立“大零号湾”发展战略,由林忠钦校长牵头成立“大零号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零号湾专项办公室,制定“大零号湾”行动计划,梳理出包括成果转化制度机制、空间整合利用、标志性成果打造、整体运营机制在内的等20余项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责任、时间节点等,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协同推进落实。2020年下半年,李克强总理考察上海交大,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学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外部的“大零号湾”建设,双力齐发破解“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细绳子”问题。

02.jpeg

李克强总理视察上海交大,就成果转化做出指示

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大零号湾”科创生态不断优化

从2019年底全面启动“大零号湾”建设以来,学校与市科委、闵行区紧密联动、协同推进,紧密环绕校区,探索建立政府协调,高校参与推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大零号湾”实现在基础理论突破上跑出“最先一公里”和在创新成果转化中跑好“最后一公里”的发展目标。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与“大零号湾”专项建设,学校教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力不断激发、总量显著增长。2021年学校直接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数148项、合同金额9.94亿元,比改革前增长近3倍。2021年新增和合规化的创业类项目35个,解除“细绳子”,教师创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当期市场估值合计超过167亿元。大零号湾“交大系”创新创业项目已成集群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大零号湾”核心区现在有600多家企业,其中,交大师生校友创业、技术合作等约550家,融资过千万的42家、过亿的28家、过十亿的3家,一大批学校师生校友创新创业企业成长迅速, 10余家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正积极筹备IPO。

03.jpeg

大学科技园创想600基地

当前,“大零号湾”3平方公里核心区陆续完成第一阶段转型,已形成约50万平方的科创载体。沧源路、剑川路T型核心区布局基本形成:大学科技园创想600基地已经成为科创网红打卡地,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相关领域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龙湖淡水河畔科创园已成为“交大系”项目集聚地,节卡机器人、拓璞数控等协作机器人企业相继入驻,打造智能机器人领域高地;交大科技园金领谷基地,以霖鼎光学为代表的企业,聚焦智能光学领域,打造高水平光学产业基地;“华谊·万创新所”园区开放运营,一批学校的功能型研发平台陆续入驻。当前,学校正在与科技部、教育部保持沟通,争取在“大零号湾”区域布局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面向未来,“大零号湾”17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域内,还将分批推进近千亩土地的转型改建,预计将陆续释放百万平方科创载体,进一步实现承载师生校友等创新创业溢出及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的功能。

与领军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加速创新策源向产业化迈进

斯坦福-硅谷、北京-中关村、波士顿创新区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高校的发展与城市产业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二者互融互促、循环推动。2020年9月,学校启动闵行校区北校区建设,将其作为“大零号湾”区域高水平科技创新策源的高地,与领军企业合作形成集聚之势。通过“大零号湾”生态建设,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校友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加快集聚领军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大零号湾”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化,构建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4月,李强书记在学校调研时再次强调,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依托“大零号湾”等平台载体引领创新创业,培育涌现更多创新企业、创新人才,更好发挥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溢出效应。学校与宁德时代在“大零号湾”共建未来技术学院与未来能源研究院“双子楼”,远期建设全球未来能源创新中心,打造未来能源领域生态体系。发挥机器人学科优势,对标国际顶尖机器人研发机构,建设元知机器人研究院,推动建设磁共振高端医学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微纳)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与筹划建设国家级医疗机器人检测中心,已培育出精劢医疗、术锐科技等一批成果转化企业。此外,学校还推进建设了一批满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小试中试、检测、取证等需求的功能型平台。与中船集团共建上海海洋前瞻技术研究院,与闵行区共建华为5G产业服务平台,与上海电气集团合作建设“壹号埠”工程研发创新服务平台,与天合光能合作推进建设数字能源研究院,与一汽解放共建商用车先进技术与智能制造联合研究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和堵点,助力初创企业加速实现从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04.jpeg

宁德时代未来能源(上海)研究院启动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未来可期的世界级科创湾区

今年6月15日,闵行区发文成立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区属南滨江公司与区科委,负责落实“大零号湾”日常工作。区行政服务分中心、科创服务中心、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为科创企业提供行政办事受理、科创、人才等公共服务。

为了更好的吸引集聚人才,学校与闵行区等各方持续发力,在留住人才方面下功夫。区校合作共建“环交大闵行校区基础教育生态区”,提升现有交大附属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时,启动建设交大附属闵行实验学校,完成扩建交大附属闵行马桥实验学校,与华东师大紫竹教育园区等共同为区域提供高质量基础教育。学校与闵行区、紫竹高新区、瑞金医院签署协议,开展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提升,推动在“大零号湾”区域建设一所高水平医院。

05.jpeg

上海交大开放围墙建设北鲲园绿地公园

学校开放校园西北角围墙,与闵行区共建开放式绿地公园——北鲲园,为周边人员提供可漫步、可停留、可交流的空间。闵行区持续对环境配套与形象开展优化提升工程,主要道路整体绿化改造有序推进,绿地公园项目即将开工;横泾港沿线“科创水街”上游滨水空间改造基本完工;龙湖天街商业综合体运营良好,白金汉爵酒店项目开工建设,区域形象品质明显提升。

大零号湾专项办公室 新闻中心
大零号湾专项办公室 新闻中心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