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焦点理论焦点

理论焦点

李克强总理倡言开放传递中国声音

发布人:陈淼   发布日期:2016-09-23   浏览次数:2328

来源:光明网

当地时间9月20日晚,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纽约经济俱乐部欢迎晚宴会致辞并回答提问时表示,中国对外资准入的领域会越来越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而且绝不会关上。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将继续下大力气推动政府简政放权等改革,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为外国企业赴华投资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

李克强总理面对美国社会精英的演讲及答问,尽管是非正式、轻松的对谈,却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即中国的对外开放总体政策,不仅不会因为经济下行而出现变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这一表态所释放出来的重要信息,以及由此传递出的对外合作诚意,无论怎样估量都不过分。

去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不少国家开始面临国内生产本地化的巨大压力。在个别国家,已经出现了诸如“逆全球化”的迹象,甚至出现经济民族主义抬头等棘手问题。其中很多举措尽管不妨理解为缓解就业、收入增长乏力等困扰的应急之策,但却也为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此,中国领导人的思路十分明确,并在实际施政中一如既往地坚持扩大开放。李克强总理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明确表示,开放也是改革。必须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

这一次,总理又在出访中倡言开放,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开放合作的胸怀和改革应变的魄力。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姿态。

作为在此前全球化中的受益国,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努力扩大包括经济在内各个领域的开放。到目前为止,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已经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24年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以强劲的消费需求助推了世界经济持续繁荣,也使国内民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获得感。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任何指责和阻挠都不可能抹杀这一事实。

从世界范围看,包容式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价值。惟有开放,主动、积极、全力融入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去,才能够实现互惠共赢。那种总想着闭关锁国、自力自为的做法,不仅不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甚至连国内民众的生计都会成为问题。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可谓前车之辙,不可不察。

从国内政经形势看,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开放不仅仅意味着打开国门,同时也是一种顺势改革。很简单,只有打开门户,才有可能在发现机遇、谋求利益的同时,发现自身在政府治理方面的问题,反过来就会促进并推动国内的改革,实现更好的治理,加快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强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推动“放管服”改革,废除以往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羁绊,其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也出现一些不适应,甚至是有不作为的行为,但总体而言,中国政府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当然,开放总是双向、多向的,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特别强调,中美两国还应该进一步扩大相互开放。只有做到“相向而行”,才有可能达到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双边合作,也才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不然,只是单方面强调中国开放市场,自家却依然实施贸易保护,这实际上是一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并无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