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焦点理论焦点

理论焦点

城市基层党建如何进一步彰显治理效应

发布人:郑存住   发布日期:2017-07-04   浏览次数:2387

       作者: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邱素琴

  随着城市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必须与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以增强党在城市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凝聚力。从浦东的实践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需把握好四个维度:

  在高度上,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城乡布局、居住形态等深刻变化,各级党组织把握城市特点和规律,创新组织架构,形成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和居民区党员群众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区域化党建突破了传统纵向控制为特征的“单位党建”模式,试图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共同体。

  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的地方区域化党建陷入了一种悖论式发展状态:形式上,区域化党建形成了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基层组织形态;但特征上,比较多地表现为碎片化、零星状,街道社区党建引领社会、整合社会缺乏有效的抓手和工作机制,统筹社会治理的领导体制不尽完善。

  新形势下,应抓住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匹配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功能、机制、载体和队伍等基本要素,构建以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为主体,以社区党建、行业党建为支撑,以各主体的单位党建为基础,集组织网络、运行平台、工作机制、资源支撑等要素为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架构,以推动社会治理协同化发展。

  在深度上,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的建设向社会治理新领域、新空间拓展。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释放了大量的新领域、新空间,传统的单位党建、社区党建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形态变化发展要求,党组织对党员管不到边、管不到位的情况比较突出。同时,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党组织承担的社会治理任务越来越重,但其掌握的资源有限,与满足党员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此外,随着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潜伏的隐性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要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打破体制屏障,坚持“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应通过组织优化、力量下沉、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实现上下联动、共建共享,推进基层党的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形成以社区为基本网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网络架构,推动基层党建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机融合;通过丰富“支部建在楼上”组织创新模式,推广复制“金领驿站”党建工作阵地,不断扩大延伸党联系社会的“纽结点”,使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适应城市产业布局、社群取向、网络社会等新特点,增强党在城市新兴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广度上,注重系统推进,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多元协同机制。

  当前,许多城市街道社区或依托党建服务中心,或借助各类党建联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共治平台长效化运行的组织和制度保证。但在“共治”治什么、如何治的问题上,尚难以形成普遍共识。就街道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而言,应力求把握好赋权与有序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倘若有序赋权的问题得到解决,则社区共治就可能吸引更多公众的参与,区域化党建也就有可能更好地提升多元力量参与水平,激发共治的原动力。

  就此而言,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在整体布局上要注重系统性思维。第一,向上要建强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明晰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的职能定位、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按照明责、履责、负责、追责“四责合一”要求,确保责任到位,加强城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建设。第二,横向上要建立多元共治机制。以居民区“大党委制”为依托,实现社区党建、单位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的深度融合,构建完善与政府组织、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社区群众、各驻区单位多元共治机制。第三,在基层要不断延伸和拓展党建服务功能,加强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对党务干部的专业培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建工作骨干队伍。

  在强度上,增强整体功能,彰显党组织领导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能力。

  就党的组织体系看,党组织具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功能与发展方向的引领功能,要加强对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价值引领,组织动员群众,凝聚社会、凝聚民心;就政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社会团体的关系看,基层党组织具有社会整合功能,要加强各方利益的协调和整合,团结凝聚社会各界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党组织的本质要求看,要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群众有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归根结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在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组织的整体功能,把创新社会治理与补短板、惠民生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