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学者声音学者声音

学者声音

粟实: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发布人:朱文杰   发布日期:2018-08-15   浏览次数:3101

来源:光明网

作者:粟实 执笔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周瑞玲

防范化解风险,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这一重大原则,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对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更好地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居安思危的自觉

忧患意识,不仅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光,而且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成长成熟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深沉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和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党不仅忧患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且忧患于人民群众的安全状况和民生水平,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地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的规律中总结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治国理政始终坚持的一项重大原则。一以贯之地增强忧患意识,促进了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自觉,不断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带领全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赢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

增强忧患意识是新时代推动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始终秉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坚韧不拔,开拓进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和国家还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既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既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只有清醒认识各种风险挑战,一以贯之地增强忧患意识,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才能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战胜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增强忧患意识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条件。强化风险防控和管理,就要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底线思维能力,牢牢把握主动权。历史上,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正是我们党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史为鉴的清醒与冷静。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和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防范化解风险,必须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着力强化重大风险防控,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水平。

着力突出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各种风险,有其酝酿、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着力在关键环节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才能将各种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或微小状态。各种风险治理的关键环节在于防、控两个方面,防是出发点、根本点,是提升风险应对效率的首要环节,通过科学识别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消之于无形;控是关键点、着力点,是掌控风险、降低损失的主战场,必须有的放矢,立体防控,综合施策。同时,要坚守社会稳定的底线,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稳压器作用,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提升基本民生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着力增强风险防范化解的针对性实效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对山西来说,就要清醒认识我省在改革发展、社会稳定、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坚持底线思维,作最充分准备,争取最好结果。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就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妥善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等关系,作出最有利的战略抉择。

着力强化重大风险防控。现实中,风险隐患种类繁多、层次复杂,其中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缓有急。为此,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宏观层面看,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发展的稳定环境,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国家安全中,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社会安全是保障。为此,我们要加强重大风险研判和评估预警,强化源头防范和应急处置,着力提升重大风险预防的前瞻性、预见性、有效性。只有重点防控重大风险,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坚定信心信念,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防范风险挑战,就要在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切实增强风险防范的本领,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深入总结防范风险的历史经验。树立历史眼光,就是要运用历史这面镜子来关照现实并获得借鉴。我们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成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民族复兴目标越接近,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牢记安不忘危、未雨绸缪的历史经验。在实践中坚持防范风险的历史经验,就要增强忧患意识,统筹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把风险防范作为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着力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稳健的防控格局,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始终确保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党是富有强烈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然需要全党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肩负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意识,提升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维护安全稳定大局。

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争取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主动权,我们就要全方位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通过主动预判,做到了然于胸,对各种风险有足够的预见,从而把握风险的可能趋势;通过釜底抽薪,掌控各种风险的源头,从公平正义、促进效率、民生所需等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从源头治理、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通过建章立制,充分研究、把握各种风险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化解、处置等长效机制,把风险治理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治理轨道,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