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学者声音学者声音

学者声音

辛鸣: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自信与活力

发布人:袁洋   发布日期:2018-10-16   浏览次数:2894

【辛鸣: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自信与活力】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实践的发展没有尽头,真理的发展就没有止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宏大的战略眼光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回答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其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让中国社会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奇迹”与“中国之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辉更加璀璨、更加夺目。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杨志明:绘就新时代农民工发展新蓝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杨志明表示,进入新时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正在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的劳动大军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其发展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当然,农民工发展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稳定就业难、改善居住条件难、大城市落户难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速度在加快,传统产业在不断转型升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稳步推进,这些都给农民工带来改变生活的新契机、提升自身的新动力。未来,农民工的发展要向进城有工作、上岗有技能、劳动有合同、收入有增长、参保有办法、子女有教育、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途径的美好目标迈进,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得到满足。

  摘编自《人民日报》

  【邱爱金:增强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邱爱金认为,在所有学科门类中,艺术学在培养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基础上,凭借其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具有养成个体与群体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人格品质的独特教化功能。科学认识和发掘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具有特殊及深远的意义。当然,挖掘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在精神上加以鼓励、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培训上加以重视、在宣传上加以倾斜,更需要作为教育主体的艺术类教师自身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苦练思想理论内功、钻研教育教学技艺,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广泛而深入地发掘高校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自觉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

  【洪晓畅: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作用】

  温州医科大学洪晓畅表示,高校共青团要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发挥优势和作用,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把开展好思想政治引领、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第一,要发挥普遍联系学生的优势,科学使用调查方法和工具、加大对调查的数据分析、超越一般现象性调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完善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机制,为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支持。第二,要将宏观整体传播党政主流价值与微观基层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相结合,普遍激活团支部思想政治引领功能。第三,要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断完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对外交流等培养途径,健全对象遴选、资源配置、政策保障等长效机制,为党选拔和锻造一批青年政治骨干人才。第四,要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把共青团开展的社会观察、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与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相融合。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张鹏禹:让新政策红利真正“落地生根”】

  张鹏禹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月印发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规定,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应该明确,为确保新政策获得认可,征收工作应有序衔接,改革工作需循序渐进。新政策的推行,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是第一步,应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只有充分全面做好政策的解读和宣传,让企业和群众准确、及时地了解到新政策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变化,发挥舆论宣传增信释疑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另外,新政策的推行,要确保企业和个人负担合理增加,逐步增加,要不忘造福人民的初心,最终实现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的目的。说到底,社保费不同于税收,它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基本生活。只有管好、用好这笔钱,才能实现个人、企业、国家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