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忆前路 向史而新续华章 上海交大离休干部党委启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发布人:孟娴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次数:5066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这必将为广大党员提供更加坚定的信仰力量、更加丰富的理论滋养。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要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3月24日,离休干部党委启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第八支部党员代表赴国歌展示馆和犹太难民纪念馆参观学习,以红色旋律展现时代风貌,以国歌精神弘扬爱党情怀。
让红色精神绽放新的光芒
国歌是国家精神的象征,歌以咏志,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蕴藏着催人奋进的时代力量。作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党史教育基地,国歌展示馆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以国歌故事为主线,全面展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播、立法及其深远影响。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互动,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党员同志们在纪念馆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国歌主题展“民族危亡的怒吼声”、“时代呼唤的最强音”、“民族解放的冲锋号”、“强我中华的进行曲”和“伟大复兴的主旋律”五个篇章,认真观看每一件展品。伴随着讲解员娓娓的陈述,大家沿着国歌的历史足迹,仿佛重历了那个峥嵘的年代,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的决心和力量。九十二岁高龄的老党员盛振邦自始至终跟随讲解队伍,驻足观看,仔细聆听;党支部书记蒋秀明、党员俞则人等饶有兴致地参加互动体验,感受国歌的力量;还有很多老同志不时地交流讨论、拍照记录。
置身多媒体放映厅,近距离体会《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国歌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了每一个重要时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催人奋进的主旋律。当展厅中响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时,老同志们全体起立,胸前佩戴着党徽,手拿国旗,心情激动地唱响这耳熟能详的歌曲。
老同志们步行来到国歌纪念广场。广场直径54米的圆形区域,犹如一张巨大的胶木唱片,设有道道环状带;中央矗立着一座独特的主题雕塑,造型是一面经过战火和历史风云洗礼的国旗,旗前是一把军号。其寓意《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诞生,从上海唱响全中国。驻足凝望雕塑,那段峥嵘岁月血与火的场景不禁浮现眼前。老同志们聚集在充满感召力的主题雕塑下合影,回顾《义勇军进行曲》从诞生到成为国歌的整个历程。
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座雕塑,都能还原岁月的痕迹,唤起一段红色记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相继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抗日救国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核心主题之一。这是《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创作的时代背景。透过展览可感受国歌和上海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及国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红色资源,是一座“富矿”,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时,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好这座“富矿”,从中汲取永不衰竭的澎湃动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通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以“沉浸式”体验听中国故事
老同志们来到一站之隔的“犹太难民纪念馆”,展厅以“沉浸式”氛围,让大家以“听故事”的方式,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接纳和保护犹太难民的历史。展陈分为“逃亡上海”、“避难生活”、“同舟共济”、“战后离别”、“特殊情谊”和“共享未来”六部分,囊括了近1000件展品,十几个复原场景和一百多个鲜活的人物故事。
老同志们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了解犹太难民如何逃亡到上海;通过一个个复原场景,知道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生活环境;通过一部历史短片,了解当年的历史背景;通过多媒体影像装置,融入凝重的历史氛围之中。场馆内设计多处互动按钮,以艺术表现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方式,实现多媒体交互体验。老同志们亲身感受了一场历史、科技和艺术交融的视觉盛宴。离休干部党委还为老同志准备了上海交大出版社的书籍《二战中的犹太难民与上海》。
最后,老同志们来到外白渡桥、苏州河沿岸,感受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同志们纷纷表示,国歌展示馆展出内容丰富,爱国主义氛围浓厚,使人感受到灵魂的震撼,这次活动就是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讲座。老同志们反复体味着展馆内的一句话“国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凝聚着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作者:冯丽
摄影:冯丽
供稿单位:老干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