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焦点理论焦点

理论焦点

以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破解产能过剩

发布人:万青云   发布日期:2013-12-06   浏览次数:169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目前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是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种顽疾——过度竞争——又一次死灰复燃,而其症结就在于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主要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生产规模与范围不合理、企业行为缺乏协同性的必然结果。

第一,区域间重复生产、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与国民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互为表里,但从根本上说是产业组织结构缺陷所致。

区域经济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合理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必须把区域结构与产业结构通盘考虑,在区域分工原则下实施产业结构政策是避免重复生产、重复建设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有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的支撑与配合。只有在战略新兴产业、重要产业中形成生产适度集中、规模经济水平较高、产品差别化较强的市场结构,进而有利于企业通过非价格竞争行为取得良好的市场绩效,才能真正发挥出战略新兴产业及重要产业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把区域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落在实处。如果某些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中进入企业数过多,集中度低下,产业内缺乏能够整合生产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需求的核心企业,势必降低企业的研发与技术进步能力,也将难以发挥出战略新兴产业、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要求显著的产业部门,技术经济要求少数企业就可以规模化地满足全部市场需求。2011、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出现了逆集中化趋势,产量前10位的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在当年全国粗钢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8.4%、45.9%,远低于巴西、日本、韩国等国家80%左右的集中度。

新兴产业发展可能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有所不同,企业规模方面的限制在初期并不明显,但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引进利用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可以逾越最初的技术壁垒和规模经济门槛,但如果进入企业数量过多、缺乏成本优势,如果遭遇市场需求不振,很容易陷入过度竞争,造成企业破产、行业衰败。光伏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二,产能过剩与过度竞争互为表里,是产业组织结构缺陷的外在反映。

所谓过度竞争指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尽管许多企业的利润率很低,但企业却不能顺利地从该产业中退出,使低或负的利润率长期持续。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呈现过度竞争状态的基准有两条: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

在过度竞争的气氛中,有效需求被高估,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生产者损失。而在下一个生产过程,需求又可能因前一个过度竞争过程被低估而减少供给,导致消费者剩余损失。过度竞争会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从消费者行为看,消费者的搜寻次数会增加,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就会在平均价格之下。对生产者而言,其结果必然是库存增加,或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从生产者的行为看,如果市场上存在着过度竞争,就会存在价格歧视和掠夺性定价。价格歧视就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出售同一种商品或服务,从而把“需求”强度很大的买者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等级,并要求对出售给不同等级的买者的商品或服务在时间、地点和外表上有所差距,以阻止买者转移,达到排挤其他同类企业的目的,最后使市场份额较低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所吸引。掠夺性定价是那些市场份额较高但不具备垄断市场能力的企业为排挤同业竞争对手而采取的竞相降价行为。

过度竞争是产业组织结构缺陷的产物。在特定的产业中,企业的规模、数量是技术经济要求和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规避垄断与过度竞争这两种极端状态,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并采取相应的市场行为,是获得良好市场绩效的条件。过度竞争现象表明,在应该适度集中,体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要求,主要应该通过研发和技术进步进行非价格竞争谋求产业利润的领域,进入的企业数量过多,往往会缺乏在产量、研发、价格、营销等方面能够整合供给与需求、产业与市场关系的具有支配力的若干核心企业。

产能过剩与过度竞争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过度竞争是内容、本质,产能过剩是形式、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产业部门大多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形,但产能过剩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会有所差别。在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产能过剩问题会被不同程度地掩盖;而在发展方式集约、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调整时期,产能过剩问题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明显。

第三,产业组织结构缺陷恶化了企业创新的氛围,降低了企业通过创新活动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的能力,造成产业技术结构的低端化。

一般认为,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环境,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的创新动力是否充足。

企业利润率水平的高低与产业的集中度水平密切相关。无论是传统的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还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都验证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性。只不过前者强调了高集中度、共谋导致高额利润,而后者则强调高集中度、高效率与高利润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熊彼特假说”,企业市场份额的高低与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如果企业市场份额过小,利润率较低,则很难产生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企业研发与技术进步能力不足、创新乏力的深层原因:产业组织的结构性缺陷,进而过度竞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我国产业技术结构低端化并受制于人的重要经济根源,也迫使我国主要产业部门的大量企业被锁定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在国际市场形势发生大的改变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并把产能过剩的原因归结为外需不足、内需不振。

破解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多管齐下。既需要短期性的政策措施,如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禁止对过剩产能项目新增授信,遏制地方投资冲动并强化行政问责等严格的措施,更需要采取长期性的结构性调整政策。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入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