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焦点理论焦点

理论焦点

2014中国经济十问:投资能否维持20%的增长?

发布人:尹芹   发布日期:2014-01-02   浏览次数:18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投资能否维持20%的增长?

  投资仍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因,尤其是当前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将成为最主要的驱动手段。2014年为了实现7.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总体投资增长速度预计会继续保持在20%上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促进投资合理增长”,然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却显示,我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2009年开始快速滑落,2013年前11个月甚至出现了2003年以来首次跌破20%的情况。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理解投资的“合理增长”?投资增速又能否重回20%以上的水平?《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

  仍是经济增长主动因

  张平说,从这几年情况来看,中国目前仍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城镇化将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也还没有完成,投资仍是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因,尤其是当前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将是最主要的驱动手段。

  投资也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最重要的工具。当前很多公共服务领域难以满足公众需求,比如一些城市存在的行路难、污染大、就医难、教育设施不完善、公共给水排污系统不够发达等问题,都需要依靠投资驱动的手段加以解决和改善。

  主动性投资还是加快战略性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比如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农业方面的投资,企业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等。

  此外,投资还是平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举例来说,中央提出要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这就是在强调,西部大开发仍然是中国区域经济平衡的主线,而这也主要依靠投资。

  五举措解决资金来源

  张平说,2014年解决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问题主要有五方面举措。

  首先是加速推进股权投资改革。为了能让上市公司再融资以追加设备改造投资,在股票市场,不论是新三板扩容,还是IPO重启,目的都是为了在股权投资方面形成新的热点,用以带动相关的产业基金投资和PE、VC投资。

  其次,加快资产证券化,开发债券市场。2014年,小额企业债、3B级的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进程都会加快。

  其三,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预计2014年在基建、住房方面会有所安排。

  其四,在改造各个层次国有企业的同时,要欢迎民营企业参与,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国有企业系统。

  最后,对民资的准入范围放大。举例来讲,金融行业过去是国家的命脉产业,现在被定义为竞争性服务业,当各方面条件符合从业人员、资本金要求时,民营企业就可以依法设立银行。

  应着力用好融资资金

  张平认为,如何用好融资资金将是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适当降低资金成本;第二,控制地方热衷的大拆大建的高消耗资金模式;第三,坚决反对政府主导的存在浪费行为的投资,尤其要避免追求形象工程;第四,要让投资在结构调整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综合来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预期,2014年的社会融资资金规模将在合理范围内有所增大,张平预计大致需要增加到19万亿元左右;2014年新增贷款也可能会超过2009年的9.6万亿元,接近甚至达到10万亿元。

  张平预计,总体来看,在资金扩张的帮助下,2014年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长将和2013年大致持平,这将保证总体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20%上下。记者 方烨 实习生 夏丹荔/北京报道

  消费能否扭转增速放缓?

  2014年我国消费仍将呈现比较平稳的次高速增长并将主要依靠消费内生增长动力拉动,信息消费有望成为最大亮点。政策层面很难出台短期刺激政策,而是更加趋于长效机制。预计2014年消费增速将达到13%到14%之间。

  2013年前11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比2012年同期放缓1.2个百分点。而在2010年至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8.4%、17.1%和14.3%。

  2014年,消费能否扭转近三年来增速逐年放缓的趋势?消费将出现什么新特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

  依靠内生增长动力

  对于2014年的消费走势,赵萍认为,从国际形势上来看,虽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已经逐渐退出,但美国经济复苏迹象仍不明显,欧洲复苏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也不快。从国内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仍在7%以上,但不会达到8%,宏观经济对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和对消费信心的引导作用不会特别强劲。2014年消费增长将主要依靠消费内生增长动力拉动。

  赵萍表示,2014年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基本生活需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产品单价有所提升,购买数量和购买频次会有所增加,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日用品等消费会保持平稳增长,这将成为消费增长的最根本基础。

  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家电、家具、建筑装饰材料等大件商品的更新换代上。此外,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智能手机等的升级换代也会带动消费增长。

  赵萍说,综合来看,2014年我国消费仍将呈现比较平稳的次高速增长,比2013年增速有所提升但是不会提升太多,预计在13%到14%之间。

  信息消费将成亮点

  赵萍认为,2014年信息消费有望成为最大亮点,包括硬件、通讯等消费将有较大增长,此外,家用家具、网购、音频视频等消费也将有不俗表现。

  “结合当前消费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对今后一个阶段居民消费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一批新的消费热点正逐步形成,消费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也于日前对媒体表示,从消费方式看,近年来网络消费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从消费结构看,家政服务、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服务消费仍将有较大增长空间;从商品市场看,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型家电、节能型汽车、环保家居建材增长迅速。

  消费政策趋于长效机制

  从政策层面来看,赵萍认为,2014年预计很难出台短期的刺激政策,将更加趋于长效机制,将以完善消费环境为主,比如收入增长、社保完善、消费环境改善等,都将是重要的政策支撑点。

  高虎城也指出,商务部门将着力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核心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现代流通发展,努力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流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同时,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消费发展的趋势特点,加快推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坚持促进和规范并举,加快出台网络零售监管办法,规范网络经营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障网络消费安全。

  在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消费环境方面,商务部门将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破除各种形式的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打击和解决侵权假冒、商业欺诈、商业贿赂、零供关系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清除市场壁垒,净化消费环境等。

  在高端消费领域,商务部还建议进一步研究推进优化税收结构、扩大免税店及离境购物退税试点等政策措施,不断缩小境内外价差,吸引消费回流。记者 孙韶华/北京报道

  进出口能否保八?

  2014年,影响世界经济和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多,但是,外部形势会有所好转,外贸结构继续产生积极变化,外贸稳定增长的内生动能进一步巩固,外贸增速可能超过8%。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预计,201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4.14万亿美元,增长7%以上,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上升。按照2013年初定下的保八目标来看,基本接近预定目标。步入2014年,我国进出口能否延续8%左右的增速?《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就2014年外贸增长与发展问题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

  外部形势好转但仍存不确定性

  2014年国际市场需求可能略有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6%,世贸组织预计,2014年世界贸易量增长4.5%,均快于2013年。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经济震荡回升,进口需求有上升趋势,有利于我国维持传统出口市场。

  但是影响世界经济和我国外贸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多,主要有三方面外部风险: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力度仍不强劲。在技术进步缺乏突破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难以形成新的投资需求热点,居民消费低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不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上升,结构性问题凸显。

  二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可能抬高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

  三是全球贸易规则正处于重塑阶段,将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投资竞争产生新的压力。同时鉴于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一些新兴经济体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依然严峻。

  内生结构调整支撑外贸增长

  霍建国说,也要注意到一些外贸结构调整的亮点正在不断产生。这些亮点将在2014年继续显现,并成为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

  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国际市场份额上升。根据海关发布的数据,2013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而从国际组织预计来看,2013年全球贸易增长不会超过3%,我国进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将会继续上升。

  二是从地区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将使我国外贸地区发展更加趋于均衡。

  三是从产品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13年前11个月,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已经占出口总值的18.8%。

  四是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对欧美日传统市场的贸易比重有所下降,而对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长比较快,比重也在上升。  

  五是从经营主体来看,自主驱动型的出口增长上升,对外资企业出口以及对加工贸易出口依赖程度下降。

  重点抓好四件事

  霍建国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外部环境好转的情况下,外贸增长压力将来自内部市场环境。从保证外贸稳定发展,构建长效机制看,2014年应该抓好四件事:

  一是贸易便利化。政府正在加快转变职能,减少审批、清理乱收费等,这会大幅降低企业社会成本。

  二是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环境。投融资体制上要给制造业企业更大空间,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投资项目。同时提高制造业员工技术水平和就业稳定性。

  三是加快推进对外自贸区谈判和国内自贸园区建设。2014年要加快以我为主的自贸区建设,尽快落实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的签约,继续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四是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企业熟悉全球价值链的竞争模式,找准企业定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培育企业综合要素竞争优势,通过有效配置,使分散的资源和要素集聚合力,形成具有持续发展动能及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综合竞争能力。

  积极财政政策有何新内涵?

  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直到2013年,表述上没有变化,但就其内涵而言却一直在转型。2014年积极财政政策也必然会有新的内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2008年至2013年,中央对于财政政策定调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么2014年的“积极”有何新内涵?在税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等方面,哪些具体领域可能率先破局?带着这些疑问,《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结构性”色彩将更浓

  刘尚希表示,从200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直到2013年,表述上没有变化,但就其内涵而言,却一直在转型。这种政策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总量性的政策转向结构性的政策,二是从单纯的经济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政策。而这种转型会延续至2014年。

  “从总量性政策向结构性政策的转变来看,2014年结构性减税以及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会越来越大。”刘尚希表示。

  他说,以积极财政政策来化解过剩产能恐怕将成为2014年结构性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在2014年也将更多体现“结构性”特点。刘尚希表示,财政支出将更多地向以民生为中心的社会建设领域倾斜。

  “另外,财政的社会政策色彩在2014年将更浓,政府将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刘尚希说。

  资源税和消费税改革有望启动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楼继伟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要加快营改增改革步伐,推进资源税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其他税制改革。

  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2013年,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已经推向全国,减轻企业税负约1400亿元。刘尚希指出,营改增在2014年肯定将继续向前推进。

  针对其他一些税种的改革,刘尚希表示,资源税和消费税改革在2014年可能真正启动。而与房地产相关的税种改革,比如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以及房产税,则需要综合和统一考虑,很难说在2014年就能全部改革到位。对于如何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刘尚希表示,最重要的是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透明度。另外,地方财政要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上一级都要监管下一级政府的举债情况。记者 张莫/北京报道

  货币政策收紧还是放松?

  2014年货币政策取向中性偏紧。从主要政策预期目标的设定来看,预计仍与2013年基本一致,以体现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2014年年中前后,货币政策可能再度微调。

  “钱荒”似乎已是季末季初的常态。由于资金面收缩、政策预期恶化,2013年金融市场经历了6月份的“钱荒”和10月份、12月份的两次“小钱荒”。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将面对什么样的金融环境?货币政策是否能如市场所期待的放松?M2和新增贷款控制目标多少?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政策取向中性偏紧

  鲁政委认为,2014年将是中国经济继续调整的一年。货币政策总体与2013年没有差异,预计执行中仍为中性偏紧。具体来说,新增信贷10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总量19万亿元,M2增速为13%;年度预算赤字2.1%。

  鲁政委说,偏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稳速紧”。稳定性更多体现在“量”上而不是“速”上,比如信贷比上年增加1万亿,社会融资比上年增加1.5万亿至2.0万亿,都与2013年的状况基本相当,但由此计算得到的信贷增速、社会融资增速却是微幅下降的。另一方面是监管政策的变化。2014年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对地方政府融资管控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对银行同业资产监管政策的调整。其中任何一项调整,都只会更“紧”而不是放“松”。

  面临再度微调可能

  鲁政委表示,“总体稳健的货币政策2014年存在着变数。2013年下半年由于经济的回升带来政策回撤收紧,如果一路回撤将加剧2014年经济回撤的压力。保守预测,2014年年中前后,货币政策面临着再度微调的可能性。”他同时判断,随着美联储QE的退出,2014年会迎来法定存准率下调的时期。

  鲁政委认为,从货币政策来看,在常规方面,将继续面临着“双目标困境”,由此市场利率多波动仍会是2014年货币市场的特征。

  在改革方面,鲁政委认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的常态化发行和进一步向居民和企业扩张、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预计会成为2014年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而以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加大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日间波动幅度,也可能成为明年完善汇率机制的内容,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城镇化第一步怎么迈?

  从时间表和目标来看,2014年户籍制度与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将有部分突破。作为城镇化重头戏的土地改革2014年仍将处于探索阶段。

  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对城镇化给予明确定义并统一了发展方向。随后召开的全国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又将城镇化时间表进一步细化,并指明了路径。那么,2014年,站在新起点的城镇化第一步将怎么迈?还面临着哪些阻力?对于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研究部主任文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回答。

  户籍和城市行政管理制度将有突破

  文辉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城镇化时间表进一步细化,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三个1亿目标。

  “从时间表和目标来看,2014年户籍与城市行政管理将有部分突破。”文辉说。

  文辉说,解决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存量人口跨地区城镇化入户,解决中西部城市增量人口就地城镇化入户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所以2014年户籍改革方面将有针对性突破。

  “城市行政管理改革也将有部分突破。”文辉说,在以城市群作为主要发展形态的背景下,资源转移与分配是下一步重点。在城市群形态下,大中小不同等级城市扮演着不同角色,因此,将资源根据不同的分工而有效分配,可以促进各类城市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但对于城镇化重头戏的土地改革,文辉表示,2014年土地改革方面仍然难以有根本性改变,仍将处于探索阶段。

  利益多元难协调成阻力

  文辉认为,虽然2014年城镇化已有明确发展方向,但仍然面临着重重阻力。

  “阻力大是因为利益多元化带来的矛盾多。”文辉说,矛盾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原住民与外来人口、既得利益者和潜在利益者。阻力正是由双方之间的矛盾产生,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则是城镇化面临的最大阻力。“虽然中央已给出明确的城镇化发展方向,但是,地方政府由于已债务压顶,并且目前仍需进行大量投入,因此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仍难以避免造城冲动。”

  文辉表示,如果地方不卖地,将很难承受还债压力,但也正是土地财政,再度推升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地方债何去何从?

  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但要防止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地方债务的迅速膨胀,引发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改变唯GDP考核现状、优化政府规划、全口径预算是化解债务问题的三张治本药方。

  2014年债务问题何去何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请他就2014年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深入解析。

  总体风险可控

  白景明认为,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性债务总体风险是可控的。他强调应该区别两个概念:一是窄口径的政府债务,仅指政府直接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一是宽口径的政府性债务,包括或有负债。

  “以窄口径论,美国政府主权债务占GDP之比超过100%,欧洲国家普遍超过50%,日本则近200%,而我国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不到18%。”白景明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宽口径计算,审计署2013年审计结果是17.89万亿地方债务余额。如果2013年GDP实现7.5%的增长目标,则GDP规模可达到56万亿,政府性债务应该也不到GDP的37%。”此外,我国政府性债务属于投资性债务,资金使用形成了大量具有长期收益的固定资产。

  “地方债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对其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风险须保持警惕,尤其要防止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地方债务迅速膨胀,引发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白景明说。

  三张药方化解风险

  在白景明看来,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有三张药方可以治本。

  第一要改变唯GDP考核的现状。GD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大量的投资只能通过举债筹措资金。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助长了地方债务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要优化政府规划。“我认为债务风险出现与政府规划没做好有关。”白景明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国家实际上是规划治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规划要科学合理,不要换一个领导人变一个政策。这个问题不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永远解决不了。”

  第三要把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把一部分债务纳入公共预算管理及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A股能否迎来牛市起步?

  IPO开闸、注册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导致二级市场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2014年A股市场仍然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并不具备牛市基础。

  2013年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了6.75%,深证成指累计下跌了10.91%。相比之下,在全球主要市场当中,美股三大指数(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普500)2013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了25.95%、37.58%和29.09%;欧洲三大股指(英国富时100、法国CAC40和德国DAX)分别累计上涨了14.41%、17.71%和25.48%;在亚洲市场,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了56.72%,恒生指数累计上涨了2.87%。换言之,继2011、2012年之后,2013年A股在全球主要市场当中再度垫底,“熊”冠全球。

  2014年,A股能否成功走出过去数年来的阴霾,让饱经风霜的投资者真正看到牛市的曙光?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包括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学家华生在内的数位专家和业内人士。

  经济增速和改革力度决定市场走向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说,2014年经济仍然会保持7.5%的增长,但很难有大的突破,市场要想出现大牛市并不现实。2014年股市运行的关键变量是经济增速变化和改革推进力度,因此配置上需要防范的风险,一是经济增长失速,很多周期性行业业绩大幅下滑;一是改革推进不力,经济转型不成功。若出现这样状况,股市仍然有较大的回落风险。

  华生表示,2014年出现牛市不可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从宏观来看,我国经济仍然处在转轨、结构调整、寻找方向的阶段,不会出现强劲的增长来推动收益的大幅增加。从证券市场本身来看,在注册制的前提下,新股马上开始发行,而注册制究竟如何实施,前景并不明朗。总体来看,2014年新股发行的变革是很大的,对市场的压力也很大,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2014年并不具备牛市的基础。市场的结构、市场本身都会有比较大的震荡,挑战比较大。

  2014年股市资金面仍将偏紧

  2014年,暂停一年多之久的IPO将正式开闸,新三板也将扩容到全国,2013年二级市场上股票供给和需求的状况将发生极大的变化,资金面的因素将对二级市场的走势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杨德龙说,现在央行对于M2的控制更加严格,货币在2014年仍然显示为一个中性偏紧的政策,很难有大的流动性的推动,流动性也不支持产生一个比较大的牛市。另一方面,过去5年的A股实现了全流通,大小非已经解禁,但并没有减持,因为过去五年A股下跌,让大小非不愿意在这个价格上减,但如果出现一波大的行情,比如上证指数上涨到3000多点,可能会激发很多的大小非减持。

  华生则表示,资金市场的紧张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压力。中国现在正在推行利率市场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本身对资本的需求比较大,再加上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挤压,会造成整个利率水平比较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表示,2014年资金面仍将偏紧,但这种偏紧也是动态调节的。2014年的情况千变万化,央行需要根据通胀情况和经济增长情况来满足国民经济需求,而不是为了偏紧而偏紧。

  A股重心将震荡上移

  在对2014年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判断上,李大霄预计,总体上而言,从评估水平来看,2014年A股将可能出现震荡、重心上移的情况,震荡的中枢上移10%的可能是存在的。杨德龙也表示,二级市场不会有太好的表现,上证指数还是一个震荡市,维持在2000至2500点之间,可能会有一些机构性的行情,一些热点行业、热点板块会表现得比较活跃,指数上没有太大的上涨。

  华生则提醒说,作为一个投资者,需要对2014年的证券市场保持谨慎的态度和谦恭的心态。从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是前所未有的,是过去A股投资者所没有经历过的一个新的局面,资本市场转轨过程中面临很多新情况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

  人民币会进入“5”时代吗?

  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所谓“低估”,经济基本面在决定汇率水平时起主要作用。人民币继续强劲单边升值趋势在2014年可能消失,甚至不排除在上半年就出现阶段性走弱的情况。

  在2013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人民币中间价升值幅度达到3.1%。截至2013年12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收于6.0539,盘中美元一度跌至6.0506。

  展望2014年,美元是否将跌进6以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否将全面进入5时代?与之相关,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两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领域,又会有哪些突破?带着以上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先生。

  人民币存在阶段性走弱可能

  2013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可谓是“一波三折”。

  受美日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2013年4月人民币开始加速升值。不过,进入2013年6、7月份,由于美联储出乎市场预期地未及时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兑美元开始转向阶段性贬值。而到了2013年9月份以后,市场情绪再次转换,人民币又开始走强,尤其是进入到2013年10月、11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

  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全球经济形势,尤其与美国经济以及美元走势关系密切。2013年12月18日,美联储宣布开始缩减每个月购买债券的规模。这一事件无疑将对2014年的汇率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丁志杰表示,人民币汇率目前不存在所谓“低估”,经济基本面将在汇率水平决定中起主要作用。因而,人民币继续强劲的单边升值的趋势在2014年可能消失,甚至不排除在2014年上半年就出现阶段性走弱的情况。”

  丁志杰表示,“尽管有人担心美国可能存在过早、过快退出QE的风险,但我认为这种风险不大。”在他看来,美元在2014年未必走强,人民币也未必就延续过去的趋势性走强。

  丁志杰说,从市场汇率行为来看,即使不能肯定已经达到均衡,但人民币汇率水平和经济基本面偏差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的经济状况对于未来人民币走向的影响将更为重要。换句话说,既然不存在所谓“低估”,那么经济基本面将在汇率水平决定中起主要作用。

  而关于经济基本面,他进一步说,“2014年是中国经济风险暴露的一年,而转型升级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影响。这样看来,人民币继续强劲地单边升值趋势在明年可能消失,甚至不排除在上半年就出现阶段性走弱的情况出现。”

  央行应进一步放开对中间价的管理

  从我国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角度来看,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也将是2014年的重点改革领域之一,并将对人民币未来的表现产生深远影响。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读本》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央行对中间价严格的控制使得汇率的走势和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产生较大偏差。”丁志杰说,若进一步汇率市场化,央行需要进一步放开对中间价的管理。

  对于与汇率市场化密切相关的另一项改革,即资本项目可兑换,丁志杰同样表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他说,下一步的重点是进一步放松对国内机构、企业、个人到国外投资的限制,改变我国资本管理“宽进严出”的模式,尤其是“严出”这一端。

  丁志杰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改革进程不当;二是可兑换后内外冲击的宏观影响放大。应对前一风险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顺序和时机,建立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应对后一风险则需要建立相应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管理体系。

  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停止疯狂?

  从改革方向上看,政府更着眼于市场为主的调控机制,重构市场供应体系,加大供应,盘活存量。同时,2014年会继续挤泡沫,房价涨速放缓已难以避免。

  十八届三中全会并未如往年那样提及房地产调控,那么中央是放松调控还是另有打算?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是持续疯狂,还是会受长效机制和资金面等影响,泡沫破灭?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路兴、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少群等专家,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对此作出了预测。

  调控将从侧重需求转向加大供给

  十八届三中全会虽未提房地产“调控”,但赵路兴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央会放松调控或退出调控。从改革的方向上看,政府更着眼于市场为主的调控机制,重构市场供应体系,加大供应,盘活存量。

  赵路兴表示,2014年的调控政策目标是避免房地产市场剧烈波动,并逐步引导出台中长期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推进房地产改革。

  “因此,市场分化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将更强调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状况,实行不同政策。”赵路兴说。但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力度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赵路兴表示,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如果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将有所抵消。另一方面,地方对房地产投资拉动依赖性较大,在地方债务压顶的背景下,若承债能力下降,财政困难,地方或会被迫放松调控。

  房价增速将平稳放缓

  随着“挤泡沫”的继续,2014年房价增速放缓已难以避免。赵路兴认为,2014年房地产市场将延续2013年的走势,平稳放缓形成稳着陆。

  陈国强也认为,2014年将不可能继续延续当前市场普遍高涨的局面。随着供应的逐步增加,严重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缓解。预计2014年,整体市场的房价涨幅将逐步趋缓;交易量方面,购房需求的释放也将保持平稳。

  此外,资金已有变化迹象。赵路兴表示,美联储日前宣布退出QE,大量热钱或将流出中国。另外,2013年两度“钱荒”过后,2014年国内资金形势并不明朗。因此,房地产作为以资金支撑的产业,其发展也将受到很大限制。

  至于房地产市场泡沫,陈国强认为,就整体而言,当前市场并不存在普遍的泡沫现象,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这些泡沫最终会被市场逐渐吸收。

  房地产开发迎来匀利时代

  土地价格直线飙升和资金成本的提升,让“房地产行业最初的粗放发展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赵路兴说。

  对此,谭少群也认为,房地产开发的均匀利润的时期已经到来,2014年,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将更加严峻,未来三五年时间内,住房回归民生轨道是基本方向,市场也将重新步入调整期。房地产开发企业不但要面对政策的变化和行业的转型,还要面对同行业企业整合洗牌。行业竞争从土地储备、融资、市场份额、区域拓展、人才、产品设计等多方面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