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国安委:从富到强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标志
发布人:交通大学焦点网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1-27 浏览次数:1518
来源:新华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是我国实现由富到强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标志。
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的前提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中突出强调国家安全问题,主要考量在于目前我国安全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影响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高。1995年,我国GDP排在世界第八位;2007年上升到第四位;2008年超过德国,上升到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上升到第二位。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相对优势地位的获得,为实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发展与周边国家良好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也使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不断复杂化,安全保障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在周边地区,国家安全压力骤然增大,突出表现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企图借机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扩充军备;少数国家刻意将与我国领土领海主权争端扩大化;个别国家在我国门口不断惹是生非;一些国家与我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但在安全关系层面表现出较大脆弱性;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对我国的渗透有所加强。同时,我国海外商业利益和人身安全保护问题日渐凸显,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战略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国际运输通道的畅通,境外企业的财产安全,出国留学、工作和旅游者权益的维护等,都需要以我国国际安全地位的有效提升为基础。
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政治性、复杂性、敏感性等特征,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程度高,解决不好容易对国家整体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如果长期偏重从经贸方面发展对外关系,而对安全问题强调和应对不够,就会导致一些国家误判我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意志,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和民众满意度。
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相辅相成。发展为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安全为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也很难实现进一步发展。富而不强,以致外敌入侵、朝代更迭,这是一条重要历史教训。为有效应对和化解我国在安全方面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矛盾,必须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发展之迫切、和平之珍贵,也深感无论发展还是和平都离不开国家安全。中国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安全地位,是亚洲以至世界发展、稳定与和平的重要保障。
大国能否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让对手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意志。适度的示强往往比一味忍让更能消弭祸端。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宣示了中国政府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立场和决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向外界传递我国在任何情况下在主权问题上绝不退缩的可信承诺,对内能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对外能令亲者敬、敌者惧,维持和扩大朋友,分化和瓦解对手;使友好国家放心、安心,让敌对势力担心、忧心,在作出挑衅行为时有所忌惮。
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统一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可以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协调各方面力量,全面系统地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安全威胁;能够使我国对外政策更具有稳定性、一贯性和权威性,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到2020年我国将在制度建设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树立法治观念、实现对外关系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扎好篱笆,才有好邻居。今后,我国外交将进一步增强科学和理性,建立更正式的规则,以更加可信和可预期的方式作出行为选择,也为别国不可容忍的观念和行为画出红线。
对外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新审视我国的外部环境,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周边在我国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既是对以往做法和经验的继承与提升,也昭示了未来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
在对外关系处理上进一步增强主动性,更加积极有为。我们不受外部有关“中国威胁”、“中国扩张军力”等噪音和杂音的干扰,不信邪、不怕鬼,断然向外界发出明确信号:为使百年屈辱真正成为历史,中国不但要富国,而且要强军。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军队考察,强调“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公开航空母舰、战略核潜艇等国家战略军备,在西太平洋实施远海实兵对抗战略演习;在钓鱼岛海域实现常态化巡航,对黄岩岛形成实际控制。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更加积极有为地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为“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我国不再谋求依靠发展经贸而回避主权争端的做法促使安全局势出现缓和与好转,而是与时俱进、更加主动,在致力于“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强调开展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深化有关合作机制,增进战略互信”。
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在国际社会争取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相一致的地位。我国主动倡议与美国共建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本特征新型大国关系。在2013年6月举行的中美两国元首会谈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都是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理应在处理大国关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奥巴马总统表示,美国希望同中国保持强有力的合作关系,做平等的伙伴。双方同意在朝鲜半岛局势、阿富汗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和配合,加强在打击海盗、跨国犯罪、维和、减灾防灾、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太空安全等领域合作。李克强总理在亚太地区首次倡议建立东亚安全架构,既表明我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设置议题能力的提升,也表明我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地区安全责任。
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建设命运共同体。继同俄罗斯、巴基斯坦之后,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同东盟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强调“我们需要树立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意识,加强合作,联合自强,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倡议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表达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强烈愿望。
(李文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