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的四大看点 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
发布人:尹芹 发布日期:2014-10-17 浏览次数:2644
来源:国际金融报
CFP 图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倒计时只剩七天。
201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据悉,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中,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
“从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开始,其实一直都在探讨依法治国的问题。”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傅华伶认为,其实法治就是先把规矩、制度设计好,大家据此执行,说到底法治就是给执政党一个很好的工具去管理好社会。
看点一:会期与议题
周永康被查,反腐破除“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而达到高潮,因而,顺势强化全党的依法治国理念,也是顺理成章。依法治国,就要使法律成为政治生活的准绳
10月20日至23日。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开会时间最晚的一次四中全会。事实上,以往历次四中全会的会期都在10月以前。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会期一般安排在9月。
无独有偶,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20多年来最晚的一次。自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三中全会基本都在10月举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则于2013年11月9日召开。
至于备受关注的议题,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据悉将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首次。从历次“四中全会”内容来看,在“三中全会”宣布当届领导层施政理念、框架及方针之后,四中全会议题一般会限于“党的建设”等议题,如十四(1994)、十六(2004)、十七届(2009)四中全会基本都围绕党的建设的话题。有的四中全会也会包括人事任免和一些经济议题,如十五届(1999)四中全会讨论国企改革,十一届(1979)四中全会讨论农业发展问题。
从新一届中央领导层上任以来掀起的反腐大幕,层层推进,后至周永康被查,破除“刑不上常委”的潜规则而达到高潮。因而,顺势强化全党的依法治国理念,也是顺理成章。一位法学学者猜测,鉴于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层的作风,这次会议或将向外界郑重宣言,法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准绳,任何人不得逾越,包括最高领导层。
在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看来,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口号之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上升为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并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深化,分别加上了“全面”和“加快”的要求。这表明,我国的依法治国蓝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治国目标,并将其定位为“中国梦”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执政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各项事业的推进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目标。”王利明说。
看点二:司法体制改革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系列法律法规将陆续出台,依法推进实施,包括《预算法》、《消费税法》、《环境税法》、《房产税法》、《不动产登记条例》等等,这些法律实践将极大改善中国的法治环境
中金公司市场策略研究分析师王汉锋认为,本届四中全会大致日期及主要议题早在7月底就被宣布,与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时间形成鲜明对比,表明领导层对此早有计划且准备相对充分。本届领导层自上任以来一直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这一难点问题为主要议题,表明此届领导层“迎难而上”,将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具体化和落实。
“司法体制改革预计主要包括司法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官职业化、司法公开等五大方面的改变,以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王汉锋认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论述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以及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人财物统一管理,无疑是司法体制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实行统一管理,从立法层面和制度上真正解决司法地方化的问题,将法官任免、人员编制、人事管理提高到省一级统管,经费保障纳入省级和国家财政预算。通过借鉴专门法院的经验,逐步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司法管辖区,专门审理行政案件、跨地区商事纠纷案件以及环境保护案件,减少地方干预。
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四五改革纲要》。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无疑是法官们最为关注的一项内容,其中完善法官审判责任制尤为法官们和社会各界所关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法院法官刘振厚曾撰文强调,“关于审判责任制,大家谈论时引用最多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那句,‘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谁是审理者、裁判者,自然是拥有审判权的各位法官。”不可否认,审判责任制,是构建审判权力运行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合议庭制度,加大合议庭成员内部之间的监督制约力度,明确合议庭成员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作出裁判、文书制作等各个环节中的共同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法官专业化,可谓法官制度改革的新路径。不断提高法官职业保障水平,建立有别于普通公务员的选任制度、晋升制度、考评制度、薪酬制度、惩戒制度,提高法官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法官享有任期保障、人身安全保障及职务行为豁免保障。
司法公开,是互联网时代司法权面临的一次新革命。
同时,司法改革中的涉诉信访改革,也是由功利型维稳走向价值型维稳的重要一步。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认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就必须保证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在司法程序和时限内得到公平公正解决。这是让人民群众相信改革、支持改革的根本所在。
与此同时,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分析师任泽平预计,未来一系列法律法规将陆续出台,依法推进实施。预计2015年修订的《预算法》、预计下半年公布明年实施的《消费税法》、预计下半年公布明年实施的《环境税法》、预计2017年前后实施的《房产税法》、以及预计下半年将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出实施细则的《不动产登记条例》等。
看点三:纪检制度改革
四中全会将回顾总结并高度肯定过去一年的反腐廉政工作。预计在接下来一年,对腐败要继续保持高压姿态,反腐进入“新常态”
“综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结合本届领导层上台以来所宣示的理念以及司法改革、反腐等进展,预计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议题可能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全社会来说,依法治国将意味着司法体制的改革;与此同时,依法治国在党内的体现则是纪检制度的改革。”
在党内的纪检制度改革方面,之前中央政治局在6月底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王汉锋在研报中分析表示,估计将在“不敢腐”取得初步成效之后,沿着将反腐制度化的方向继续实现“不能腐、不易腐”。
在王利明看来,十八大以来,党对于依法治国事业的新部署,是基于对我国法治建设已有成就和存在问题的总结和评估而作出的。法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严重存在。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依然严峻,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未能有效确立。我国近期的反腐实践就表明,对公权力制度约束的缺位导致贪污腐败之风未能有效遏制,涉案数额不断递增、所涉高官不断升级、各种权钱交易和官商勾结现象备受诟病。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案件、重大生产事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我国法治现状以及法治水平的客观评价。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过去若干年的法治是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的。但这恰好说明,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渴求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人们对法治重要性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清晰,而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急迫。
一位纪检监察系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反腐工作自十八大以来正在不断地打破“惯例”和“禁区”,已查处的多位省部级以上官员足见其力度之大。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反腐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性质上,中央都尽力避免“运动式反腐”,倾向采用“法治反腐”。而四中全会可能有望将“法治反腐”确定为重要议题,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治贪,使前期成果获得制度保障。
除了上述的依法治国问题之外,王汉锋认为,在本届四中全会上可能还会涉及到人事任免和公务员薪酬问题。在过去近两年持续的反腐过程中,已经有2名中央委员和5名中央候补委员落马,党内的相关职位有可能进行局部的任免。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持续反腐约束公务员群体的行为,但另一方面也应考虑调整公务员薪酬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以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
看点四: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目前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权力与市场的边界缺乏清晰的界定。“依法治国”有望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将对中国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依法治国”表面上看与股票市场关系似乎不大,实则意义重大。目前,中国市场所隐含的股权风险溢价持续攀升并达到历史高位,所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经济活力不强、结构失衡、可持续性饱受怀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于中国企业和居民所面临的制度环境。
在王汉锋看来,目前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权力与市场的边界缺乏清晰的界定,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导致经济运行成本高企,活力不强,可持续性遭疑。“依法治国”有望有针对性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在反腐、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金融市场改革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投资者对中国的改革关注度明显上升。“依法治国”的贯彻执行,将进一步针对当前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晰的核心问题,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鼓励创新,增强整体经济和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最终将降低目前市场中隐含的较高的股权风险溢价。
尽管近期股市上涨使得当前中国市场所隐含的股权风险溢价有所下降,但其依然处在历史高位,显示了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环境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制度方面的担心。中金研报中指出,四中全会讨论依法治国的话题,如果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确立依法治国的整体框架,将对中国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A股市场所隐含的股权风险溢价高达12%,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所对应的市场。中国公司经营所处的制度环境是导致风险溢价高企的主要原因。“依法治国”的推进,将逐步理顺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逐步纠正经营中的扭曲和经营所面临的制度不确定性。
权力的滥用导致各种繁琐审批和寻租行为,腐败丛生。这极大地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降低效率,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依法治国如果彻底执行将使得政府的行为受到一定约束,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将得到初步界定,民营企业经营不必要支出将下降,而国有企业乱花钱的现象也可能得到一定的遏制。王汉锋认为,明晰的法律框架也将增强经济和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在经济运行成本高企的背景之下,企业的创新行为也将受到压制,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可能也无法得到满足。依法治国表面上看跟经济没有直接关系,而实际上,明晰的权力界定,将使得企业和居民更有积极性进行开拓创新,从而使得增强整体经济的活力和增长可持续性。
任泽平认为,预计四中全会将聚焦依法治国、党建和反腐三大问题,通过阶段性总结反腐、司法独立和纪检双重领导来构建现代国家加强中央权威,虽然不会讨论具体的经济改革,但由于此次会议将极大增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权威,将为经济改革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