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学者声音学者声音

学者声音

胡志平、勾洋:强化下沉举措 提升基层治理

发布人:孟娴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4171

来源:光明日报

江苏省将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截至2023年,共创建300多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帮助3.4万人成功就业。上海市在探索医疗服务下沉的过程中,推出了“号源下沉社区”措施,使高质量医疗资源直达基层,提升了优质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切实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亮点频出。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强调,进一步理顺基层权责,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持续强化下沉举措,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破解了更多基层治理难题。

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迫切需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效能。通过下沉发展资源、服务事项、服务阵地、管理职能等,进一步助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公立医院下沉人员的数量、工作时间等与绩效考核要求、医院评审评价相关联,并要求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干部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医务人员。由此可见,要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下沉的激励机制,需要将政策导向、绩效考核、个人职业发展等与资源下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首先,明确推动资源均衡分配的政策目标,确保激励措施与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为资源下沉提供财政保障、动态资源监测等配套措施,破解资源下沉的财力、能力困境。其次,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将支援帮扶成果和基层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纳入地区考核指标,驱动考核评估标准不断完善,从而形成良性的绩效反馈循环机制,引导有效资源持续下沉。最后,人才是基层发展的关键资源。要激发基层活力,就要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为其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广阔的机遇平台,鼓励和支持人才留在基层、建设基层。

以人才为支撑,让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方案应用到基层,实现基层重要资源的更新与再造。推动资源下沉,不仅需要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为基层供给源源不断的“血液”,还要变“输血”为“造血”,全面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基层自身的治理能力,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随着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政务服务的供给方式从线下窗口办理转变为线上指尖服务,形成了“一网、一门、一次”的自动化流程。上海市随申办App集成档案、人社、医保等多项服务,创造了“一码通服”“一码畅行”的服务体系,方便居民线上办理各项业务。可见,通过技术赋能,政务类App可以破除居民与优质公共服务之间的时空障碍,打通服务端口的下沉路径。

数字技术深入社区推动了人力资源下沉,提升了治理效率。在基层社区中,数字技术弥补了基层人力不足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数字技术帮助基层形成了一种线上“微社区”,将多线条的基层服务网络与社区内部社交网络相聚合,在数字化平台的互动中,将公共服务资源与公众需求精准对接,形成后端整合、前端处置的业务在线化治理模式,缓解了基层人员的任务压力,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的处置效率。

因此,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落地充分发挥了平台的协作功能,既通过服务下沉拓宽了获取公共服务的渠道,又通过人力资源下沉提高了基层工作的效率,为基层服务提质增效。

进一步强化赋权赋能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管理下沉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催化剂,将管理权限下放,给基层干部“松绑”,群众办事就会更顺利、更顺心。

首先,要建立多级联动、上下贯通的数据共享平台,使基层共性数据应归尽归,上级可共享数据应放尽放,让基层干部拥有更多精力走到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其次,要坚持权责平衡,充实基层工作人员力量,制定权责清单,将民生服务、社会资源、管理权限有序下放基层,赋予基层工作人员更多自主权。最后,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协同治理,将科技手段和居民意见表达相融合,推动基层治理权限下移,让民众参与到基层治理的过程中。

公共服务下沉不仅是治理资源的下沉过程,更是技术应用融合、权责关系明确、治理结构优化的综合性发展。推动服务评价机制的创新,公开各类监督渠道,完善“线上+线下”的投诉协调机制,将对公共服务的评价权交给民众。通过回溯12345热线二次投诉率、政务平台好评率等工作评价,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管理下沉,能够让不同治理主体形成治理合力,激发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

(作者:胡志平、勾洋,分别系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