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聚焦]上海交大专家热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二)
发布人:杨尧尧 发布日期:2014-03-10 浏览次数:3869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学者积极献智,对报告所蕴含的新目标、新部署进行解读,力求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建设海洋强国”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 周朦教授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国际地理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和调整,我国面临着保障资源可持续开发以及国家安全的严峻挑战:我国进口石油的90%以上依靠海上运输,维护海上和平、保证油气运输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人口增加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海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从而增强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能力;近海资源利用多年来已达到饱和状态,急需寻找新的海洋资源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导致更多的灾难性天气,迫切需要提高海洋预报预警能力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史经验和当前现实告诉我们,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学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 傅崐成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前途所在;当然也是我们的发展重点。长久以来,我们对海洋的经略受制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抑制,没能合理进行。现在,中国正在快速和平发展。在海洋领域内的合理使用,也在快速增加。虽然我们在国际法上处处在理,但是,一些还不能摆脱冷战思维的外国政客,却处处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地指摘中国违背国际法。我们除了继续坚持国际法,合理发展我们的海洋事业,还必须加强国际舆论宣传,力争我们在世界海洋上的一席之地。
“节能环保”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晏乃强教授
——报告指出在“拉动内需方面”明确将“节能环保”作为中央预算投资重点投向之一,这是个重要转变。事实上,尽管我国早已对涉及污染物排放的工程建设项目,有明确的“三同时”环保要求,但是部分工程在该环节投资预算过低,较难保证环保设施的工程质量和污染物减排需求。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过多,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尽管污染控制设施在各行业日益普及,但实际污染排放却越来越严重。如能将部分中央投资用于对现有不合格的环保工程进行改造补贴,可拉动内需(如消化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在“创新支撑和引领”方面,报告明确提出对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环保技术升级改造和提高环保标准。此外,围绕“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地谈到实现该目标的举措和工作力度,体现了政府工作务实的工作作风。
“粮食/食品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书记 周培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4年工作重点的部署中,关于农业问题首先仍然强调的是粮食安全,不同的是,态度更加明确和坚决,要求“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应该说这既是对我国几十年来农业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耕地减少、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和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多重挑战的忧虑。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下一步除继续强化耕地保护、水利建设、优良品种培育等基本措施外,还需要在高效节水灌溉、环境污染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需要结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另外,最大限度地避免粮食浪费的技术和机制也是值得研究的紧迫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吴时敏教授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健康和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心和诚信意识。食品安全是全社会都需关注的一项系统工程。公众需增强食品安全自身防护意识,自觉学习对色泽、风味、廉价、口感等的甄别常识和方法,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学术界需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标准制定的同时,引导并加强与公众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政府部门应严格包括流通、贸易环节在内的全过程执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劣、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应特别加强对粮食、油脂、婴幼儿食品、早餐、肉、鱼等消费量大受众广的食品监管,加强对可能被非法用于饲养和食品生产中的农兽药、有毒化工产品、医药等全过程监管;正规媒体对食品安全的曝光既要及时、又要力保科学客观;食品生产和供应商应增强守法和“百年”意识,确保从原辅料到销售环节的安全性。此外,优质的水、土、气对保证食品安全也十分关键,对食品领域之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试验等也需加强环境安全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