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增动力 发展添活力)
发布人:张旭光 发布日期:2024-12-25 浏览次数:46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云贵川三省共护一江碧水、实施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贵州省启动新一轮省内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既看水质、也看水量,全方位提升流域生态保护水平;
四川省剑阁县新投入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科技监测与人工巡护并重,不断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制度体系,苍苍古树枝繁叶茂;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前行。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支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从改革目标任务看,美丽中国建设已迎来积厚成势、全面推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提速阶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结合美丽中国建设新的实践不断健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绿色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的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工地上,各式工程机械往来穿梭。“真是没想到,环评批复当天就拿到了,比预期时间快了一个月,为开工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企业相关负责人林世超说,“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进公司新药的研发进度,解决研发人员实验场所不足的困难。”
工地上的热闹景象,正是受益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詹源介绍,特宝生物项目的分区管控单元为海沧生物医药园,功能定位以生物医药为主,项目与之相符,因此享受了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的便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将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资源利用、产业准入等一整套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融入“一张图”“一清单”管理,实现空间上的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控,真正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相继印发,各地积极行动,推动相关政策落地生根。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省、市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近4.5万个。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重点推进体系建设,推动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制度基本建立。
——健全完善各项基础制度,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专家表示,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主要包括法律规划类制度、监测监管类制度和产权管理类制度等。围绕这些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黄承梁认为,这些基础体制的不断完善,将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
——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专家表示,这将有助于整合完善现行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作用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走向质变。
——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南长河也更清澈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王亮说。
宁夏银川市,北控水务集团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地下数十米是正在运转的地埋式再生水设施。“生活污水经全自动工艺流程深度处理,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用于园林绿化、工业生产。”北控水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不断健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以抓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2023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8.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1.6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表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役。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素、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三江源国家公园,风光壮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队队长索索跨上摩托车,开始一天的巡护。“看着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打心眼里高兴。”索索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目前,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建立国家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个,有效保护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孙金龙表示,要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江西贵溪市流口镇横路村滑草场上,体验滑草项目的孩子们欢声笑语。谁能想到,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坑塘。贵溪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股长董加东介绍,当地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加固稳定山体、播种草籽复绿等措施,废弃矿区变身为农旅融合景区。
放眼全国,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支持地方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我国将持续推进实施“山水工程”,在青藏高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继续谋划和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我国重要生态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竺效表示,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如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格体系、生态产品交易体系等。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云南昆明安宁产业园区,高速运转的作业区周围绿地环绕。探索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型的能耗管理模式,园区内的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将滤渣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石油焦产品。“我们从理念、生产工艺到产品逐步绿色化。”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鲍永忠说。
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新的活力。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黄润秋表示,将着力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全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企业不断探索风力发电机废弃叶片处理方式。专家表示,回收利用,可以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强资源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将以健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0月12日,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在年平均10米/秒的风速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1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5.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
今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实现历史性跨越。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也在提升。截至去年底,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快培育绿电绿证市场,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
——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重庆高新区市民王宁卿打开“碳惠通”小程序,点出乘车码扫码上了公交车,获得1.1个碳积分。“积分可兑换公交券或纸巾、牛奶等日常用品。既省了钱,又为减碳作出贡献。”王宁卿说。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双轮驱动”,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任务书”和“施工图”。今后,还将加快研究发布电力、煤炭、燃油等重点领域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为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以产品碳足迹管理助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5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