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垄断促进公平才能加快发展
发布人:尹芹 发布日期:2013-12-03 浏览次数:1485
来源: 学习时报
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自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2012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超过60%,2012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4.9%,较之2011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高于国有工业企业的6.4%和全国工业企业10%的平均水平,夯实了实体经济基础。同时,民营经济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快速成长的民营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至世界第二,作为经济增长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民营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
民营经济不仅在利税、就业等方面为国家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也愈发显现出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支柱力量。
但毋庸讳言,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制约的瓶颈,民营经济的地位与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存在反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科学的结论。
三中全会提到的体制机制的弊端,尤以垄断为甚。要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就不能不坚决破除垄断。
市场是交换,而交换要靠规则,而规则必须公平,垄断在市场中蛮横霸道,不讲规则,破坏公平。实践已经表明,“垄断带来了三个危害:一是垄断的高价,因为垄断企业能够制定垄断高价。二是垄断的低价,因为处于垄断地位,他们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来使用、占有稀缺资源,包括土地、采矿权和资金等。三是阻止别人进入,使民营企业不能进入到某些领域而带来的供给减少”。(盛洪)
不能想象一个没有规则、不公平的市场会有生命力,垄断挤压破坏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创造和发展的机会,是公平和正义。不仅如此,垄断还滋生腐败,滋生内耗,滋生犯罪……垄断不仅破坏市场,一些大案要案的发生,无人监督的贪腐官员落马,实际上也在毁灭垄断者自身,垄断还在文化精神领域里起到了破坏和谐公平的价值观的负面作用。垄断的弊端,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古语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一个全民贫困的社会不可能支撑一个强大的国家。未来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富强,取决于民众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可控预见,只有支持亿万民众的创业和发展与壮大,国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强大,社会才能获得真正的稳定。过去人们常说的一个道理是,大河有水小河满,这实际上完全颠倒了事实。在实践中恰恰相反的是另一个道理,即小河无水大河干。谁见过没有小河供应却独自奔流的大河?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只有千万条水量丰饶的小河,才能滋养出波澜壮阔的大河,这个道理不仅是在自然界,在经济社会等很多方面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理,国家富强的基础恰恰在于民间的富庶,所以可以这样说,某种程度上,民营经济的创业和发展环境决定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
事实已经证明,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绝不仅仅是什么拾遗补缺。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彰显出极为重要的意义。全会指出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该说已经点明了问题的要害。
实际上,所有可以盈利的领域都应该向民营经济开放,而国家应该进入的恰恰是无利可图的和社会服务等领域。政府应该坚决退出那些与民争利的行业,这才回到了国家的本位。未来的民营经济不仅要在工业生产等领域内继续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也应该有大的发展,以满足人民越来越紧迫的需要。
中国未来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否与民营经济是否能真正获得平等保护、平等竞争、公平准入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能否获得更好的条件,关系极其重大。“改革国企和打破垄断到现在已不是可以缓行的改革,而是迫在眉睫;也不只是涉及几家企业或几个产业的改革,而是关系到宏观全局,以至中国经济前景的关键性举措。”(盛洪)
既然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那市场是什么?一个逻辑就是市场由平等交换维系,平等交换需要公平规则促成,而公平、透明的规则需要法治社会的保护,显然,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