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焦点理论焦点

理论焦点

“国十条”出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李克强批银行“只做大生意”

发布人:尹芹   发布日期:2014-07-24   浏览次数:1040

来源:观察者网

“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大生意要做,小生意也要做,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些银行只做大生意,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不肯给一点阳光雨露。”

这是昨天(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引用小说家阿瑟·黑利《钱商》里的故事时所说的话,他表示,“商业银行要想办法为小微企业、特别是新创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

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其中,包括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等十项有力措施。

 

2013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出台几项“硬措施” 争取年内降低融资成本

讨论研究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时,李克强要求有关部门,要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新创业企业切实解决融资贵这一关键难题。

“很多企业对融资贵的反应很强烈,也很具体。”李克强说,“我们通过简政放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创业者充满热情地进入市场,如果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办事难’,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那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就会备受打击,我们培育的‘市场发动机’就可能失去动力。”

李克强概括说,各地融资成本高的情况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些相同的“关键环节”。

“有些地方的企业反映,融资链条过长、收费过多,增加了融资成本。还有的企业,从小额贷款公司拿到12%的年利率,都觉得‘很不容易’,因为钱从银行出来的成本就很高。”他说,“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市场主体怎么安心创业?长期下去,中小微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都难以承受!”

李克强指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实际是在改善营商环境。某种意义上,这也体现了政府的“社会责任”。他要求相关部门要联手攻克,抓住几个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协同部署推进。同时,要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检查工作成效。“要出台几项‘硬措施’,争取融资成本年内有所降低。”

李克强强调,当前货币信贷总量已较多的情况下,要注重调整结构性问题,优化信贷投向。要贯彻定向调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引导金融之水流向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领域。

国务院月内四提融资难

此次会议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总量不小,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也带来金融隐患。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既可为企业“输氧供血”,促进当前稳增长,又能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使经济固本培元、行稳致远。要按照定向调控要求,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动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和监管,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金融支持。

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上,今年7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多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问题。

7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会议要求,要促进“脱实向虚”的信贷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有效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7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多措并举、对症下药,有效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7月16日,李克强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会议强调,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政策落实,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尽快见到实效。

“国十条”缓解企业融资难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一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

二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三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环节,整治层层加价行为。

四要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一律取消。

五要优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管理,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

六要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七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扩大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规模。

八要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商业银行纠正单纯追逐利润、攀比扩大资产规模的行为。

九要大力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等获得信贷服务的保险产品,开展“保险+信贷”合作。

十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增强财务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

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今后“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

讨论研究《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时,李克强指出,《条例》是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的配套措施,是“放管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防止“一放就乱”,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实际上也是诚信守法企业的内在要求。

事实上,此前一周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几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曾经不约而同地向总理要求,“不要补贴、只要公平”,“只要有规范、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

23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重提此事时说:“如果对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没有更加严厉的惩处,好的企业就发展不起来,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李克强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本届政府的先手棋、关键招,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放宽准入,减少审批,让更多有意愿的企业进入到竞争平台。但所有进来的企业,都必须要讲“规则”。

“市场不能搞丛林法则,不能随便‘搞一家伙’、出个‘黑手’,还需要政府这个裁判员。”李克强说,“但另一方面,政府要吹‘明哨’而不能吹‘黑哨’,要明确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手段,允许自然的优胜劣汰,让市场公平竞争、健康发展。”

李克强强调,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就是要让政府从过去“依靠行政审批管企业”,转向今后“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让市场这个经济“发动机”,释放更加强劲的动力。

不能让陈旧的政策捆住市场正当竞争的手脚

李克强还以当下最热的“大数据”,阐释了构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的路径。

他说:“我们构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包括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平台,都要融入‘大数据’的思维理念。”

他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让各部门的信息平台衔接、数据早日共享,真正构建起全国联网的信息平台,筑牢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桩”。他对《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附带“暂行”二字,表示赞许。

“中国这么大,又在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事情瞬息万变。不能让陈旧的政策捆住市场正当竞争的手脚。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他说。

李克强最后强调,“企业最怕的就是市场不透明,预期不稳定”。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既要公开“晾晒”进入市场的企业信息,也要加紧“晾晒”政府的权力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