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焦点理论焦点

理论焦点

把握战略定位,担起各自重任

发布人:邹思琴   发布日期:2024-12-30   浏览次数:116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一个地方而言,把握战略定位,往往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全局之所需”,一个是“一域之所能”

  中国很大。我们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3.8万多个乡级行政区。从祖国最南端到最北端,距离约为5500公里。

  因为大,各地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各异;因为有差异,把握自身战略定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各地考虑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地,都会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悉心指导和部署,要求当地牢牢把握战略定位。这是不同省区市确定各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一个深层逻辑。

  如何把握战略定位?

  对一个地方而言,把握战略定位,往往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全局之所需”,一个是“一域之所能”。

  着眼“全局之所需”观照一域,“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才会更加清晰。比如,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要求安徽“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便是党中央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安排。

  立足“一域之所能”服务全局,才能将各地比较优势聚合成国家发展新的势能。以重庆为例,基于汽车制造的厚实“家底”,重庆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今年前10个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1万辆,同比增长108.9%,增速比国内平均水平高出近80个百分点。以“重庆造”助力“中国造”,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跑出发展“加速度”。

  把准战略定位,就能明白一域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搞清楚什么是“能为”,什么是“不能为”。

  “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殷殷嘱托。瞄准这个战略定位,青海将“绿色低碳”作为产业布局的重要考量,清洁能源、盐湖化工、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坚决遏制,青海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实践中,有些事从局部来看,或许是有利的,但对全局却是不利的;有些事从短期来看,或许能产生利益,但却不符合长远利益。把握战略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定位也是方向。把准了战略定位,方能明确分工,进而找到发展的方向。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科技创新大省,广东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近年来,广东坚持将不低于1/3的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将这项政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11.6%。新质生产力点燃“新引擎”,为广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各地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在产业发展上不可能也没必要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什么产业热,就追哪个产业,一哄而起、一哄而上,只会导致泡沫化、过度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巨大浪费。把握战略定位,坚持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深挖潜力、打开空间、积蓄后劲。

  定位决定思路。把准了战略定位,就能认清什么是“长板”,什么是“短板”,从而找到更多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

  过去在北京,胡同里都恨不得挤块“巴掌地”办工业,“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困扰三地。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大批非首都功能疏解到天津、河北,既助推北京破解“大城市病”,也带动了天津、河北的发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例,截至今年9月底,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为1000余家北京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京津冀同向发力、握指成拳,“谁也没有吃亏,谁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好东西”,实现了“1+1+1>3”。

  新疆,过去是“路到头、人到头”的边境,而随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加快建设,“内陆中心”逐渐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四川,长期是国家的战略大后方,而随着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日益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从大处着眼、从全局出发,更能认清机遇和优势。把握战略定位,既有“怎么看”的认识论,也有“怎么办”的方法论。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战略定位里,有基于地理格局的深刻洞察,有立足区域发展格局的科学判断,也有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破局之道、乘势之举。

  放眼今天的神州大地,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全面推进,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战略定位,都是主阵地。把握战略定位,担起各自重任,发展的主动权、历史的主动权将紧紧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30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