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公路的“打开方式”
发布人:杨健豪 发布日期:2025-04-03 浏览次数:41
去妙峰山镇神泉峡景区欣赏山野美景,在斋堂镇爨底下村体验国潮风华,到清水镇洪水口村品味传统“长桌宴”……春光正好,借着京蔚高速开通带来的“东风”,北京门头沟区的这些京西特色被“一路畅联”,迎来一波“文旅热”。
文旅振兴,交通先行。时下,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不断延伸,串联起诗意的出行图景。海南的环岛旅游公路、云南的独龙江公路、甘肃临夏旅游大通道……这些蜿蜒于山海之间的公路,不仅是交通线,更串联起一路美景,成为游客们邂逅美好的纽带。
在不少地方,公路本身也成为旅途乐趣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化身“新景点”。在新疆,独库公路、伊昭公路沿途的崇山峻岭、草原丹霞,让不少自驾游爱好者感叹“最美的风光在路上”;在湖北宣恩县打造的“音乐公路”上,车辆若以特定速度匀速行驶,车轮与不同槽宽、槽深、槽间距的路面发生摩擦,便会在山间奏响音乐……公路的“新玩法”持续解锁,不断激活文旅潜能,让更多土地的独特之美,能在车轮的轨迹下,被更多人发现。
路是旅途,也是通道;既标示方向,也拓展空间。今天,公路的“打开方式”愈发多元,公路上涌流的,有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也有创新创造的不竭动能。
科技赋能,更“聪明”的路迭代生长。在江苏,依托1.6万余路感知设备、北斗导航及AI智能分析系统,5387公里高速路网被纳入“高精一张图”。在这张“图”的支撑下,驾驶人员可提前规划路线避开“卡点”,全域精度达3厘米的“微镜头”可实时捕捉路面异常情况,还能助力空中巡检为路桥“把脉问诊”等,大大提高出行效率及安全性。
“科技范儿”满满的公路,打开了人们对新技术、新业态加快落地的想象。接入了智慧服务系统的公路,能以短信方式主动推送景区和道路的实时人流量、气温环境;服务区配备的充电机器人,能通过云端调度实现新能源汽车“即停即充”,化解“里程焦虑”;通过ETC无感通行、智能导航动态分流等,拥堵的“肠梗阻”正在被疏通……延伸的公路讲述创新的故事,“在路上”不再只是简单的空间位移,更成为一场见证技术与创新蝶变的沉浸式体验。
生态引领,更“绿色”的路焕新延展。山东日照岚山区,钢铁产业很“重”,每年的炉渣、冶金废渣等固体废物资源产量约300万吨。今年1月,日照岚山港区疏港高速公路主线通车,与其他高速公路不同的是,该工程“变废为宝”,用废钢渣代替玄武岩铺装沥青面层部分,路面含“废”量虽高,但陆用性能超过传统沥青路面。
从不断加大服务区清洁能源供给,一个个服务区迈向“近零碳”;到一条条高速公路搭载光伏,加快向“绿”而行;再到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高速公路绿色养护水平持续提高……将绿色转型的决心熔铸于每一寸路面,越来越多“含绿量”十足的公路,见证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真真切切落“地”生根。
“美丽”的路,“聪明”的路,“绿色”的路……事实上,公路从来不缺意想不到的“打开方式”。从穿山越岭筑通途,到提档升级优服务,从过去承担较为单一的运输功能,到如今公路马拉松、公路自行车赛展现对健康的追求,公路咖啡驿站与国潮快闪店演绎充满惊喜的文旅叙事……公路承载的不仅是人与物的流动,也见证着生活、生产、发展理念的不断变革,升华为感知中国发展的动态窗口。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8.07万公里的道路里程中,有路面的仅3万公里。如今,公路总里程已逾540万公里。一条条公路交织纵横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串联起一个个自然风光带、历史文化带、经济发展带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让经济要素、发展元素在区域间穿梭、流动的桥梁纽带?
路,通达四方,通向美好生活的彼岸。不断丰富路的“打开方式”,多姿多彩的路,必将织就更加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