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焦点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焦点理论焦点

理论焦点

全球文明倡议何以重要

发布人:王文慧   发布日期:2025-10-23   浏览次数:53

来源:求是网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尊重多元文明的客观存在,在对话中增进理解,在互鉴中激发活力,才能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焕发勃勃生机。

  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然而,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宣称其现代化模式及价值体系是“普世”的。“文明优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等论调甚嚣尘上,造成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冲突升温,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遭遇严峻挑战。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全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这一倡议提出四个“共同倡导”,一是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强调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二是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主张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三是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强调文明是发展的、流动的,主张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是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强调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主张友好交往、对话合作,消除文明隔阂和误解,促进各国人民交流交融、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深入阐释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经常讲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在中国广州,古琴演奏《流水》余韵悠长,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话“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相处之道;在美国旧金山,面向美国友好团体,宣布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在秘鲁利马,提出“支持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不同文明如同中国九寨沟的五彩池和秘鲁马拉斯的梯田,虽色彩斑斓、形状各异,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到中亚古城撒马尔罕,从捷克斯特拉霍夫图书馆到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古城,从埃及卢克索神庙到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明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勾勒出不同文明相交相知、互学互鉴的动人画卷,展现出独具魅力的东方智慧和虚怀若谷的大国气度。

  中国是全球文明倡议的倡导者、践行者,坚持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中国发起和参与文明古国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古典学大会、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等系列机制,为加强文明对话搭建新平台;举办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与多国合办文物进出境展览,推动文明传承和创新;同东盟、希腊等举办数十个大型文化和旅游年(节),中外人文交流合作迈向新高度。

  全球文明倡议回应了国际社会增进文明对话交流的呼声,日益得到全球认同并不断转化为广泛实践。2024年6月,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成为中国方案为不同文明间消除偏见误解、增进理解信任作出贡献的生动例证。2025年6月,国际社会共同庆祝了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我们的文明观”全球民意调查蓝皮书》显示,全球文明倡议获得受访者高度认同,90.8%的受访者同意“尊重多样性是国际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91.8%的受访者同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应主要是合作而非对抗”。文明多样性、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等核心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