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两会

您当前的位置: 2016年全国两会

2016年全国两会

“一带一路”:公共产品思维展现有远见外交

发布人:李靓春   发布日期:2016-03-09   浏览次数:8491

来源:光明网

【两会观察】

 

3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这一倡议的提出,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的成果凸显,特别是倡议背后的公共产品思维,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外交政策越来越理性、成熟。

 

“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显而易见: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亚投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开启,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多国落地生根……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中国作为倡议国积极组织的结果,其更深层原因,则是各参与国强烈的发展合作愿望得到释放。“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平等互利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更好的平台。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成果,内在因素是中国自身的改革力量,而外在因素是通过对外开放,得到世界产业发展大潮的推动。

 

“一带一路”的非排他性、正外部性以及互惠共赢的理念,无论对中国还是沿线国家都将产生发展与改革的双重激励效应。正因如此,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同探讨建立包括商品贸易发展、投资便利化、金融风险防范、经济发展互助、货币与汇率协调等方面在内的多种经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得到沿线国家的响应,合作成果也接连不断。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这次机遇弥足珍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了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对于沿线各国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公共产品的视角之下,我们不仅应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贸易量的增加,以及基础设施的兴建,更应看到中国带动之下的整个区域经济贸易的活跃,而这正是我们提出这一战略构想的根本目的。有了这个视角,我们就能理解“一带一路”是中国拓展对外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对于沿线各国来说,也是发展的新机会与合作共赢的新希望。(周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