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获上海市首个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图]
发布人:娄煜 发布日期:2015-05-22 浏览次数:2092
5月18日上午,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友谊会堂隆重召开。市领导韩正、杨雄、殷一璀、应勇、屠光绍、徐泽洲、尹弘、周波、方惠萍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人员颁奖。上海交通大学共有25项成果荣获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获一等奖项目数和获奖项目总数均继续保持上海市第一位。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领衔的“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迄今首个自然科学奖特等奖,也是2012年上海科技奖励设立特等奖以来的第二个特等奖,成为此次奖励大会的最大亮点。该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一批新的白血病诊断和预后监测的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并成功研制了新型联合靶向疗法,使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髓系白血病。陈赛娟院士也作为本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作大会发言。
7个一等奖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荻教授领衔的“基于生物分级精细结构的材料功能特性研究”项目在国内外率先提出遗态材料的学术思想,为新材料构型设计提供了前瞻性思路、数据库和原理论证,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宝德教授领衔的“超高纯铝定向凝固制备技术与装备”项目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纯铝提纯关键技术,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个,分别是: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领衔的“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与胃肠癌的发生、预警和预防”项目,针对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行研究;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教授领衔的“眼眶外科修复材料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针对如何提高眼眶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研究,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推动了眼眶外科专业的发展;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领衔的“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防治”项目从转化医学观念出发,全面深入研究了肥胖、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异常,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新成果;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教授领衔的“肢体创伤后组织粘连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策略”项目围绕肢体组织粘连这一难题,以肘关节和肌腱粘连为目标,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组织粘连的综合防治能力;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吴皓教授领衔的“听神经瘤治疗策略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对听神经瘤发病机制、创新手术径路、探索保留新的功能保留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
交大申报的加拿大籍科学家默罕默德·萨旺教授被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奖,以表彰其在帮助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确立“生物医疗电子”交叉学科方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在讲话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新形势下中央对上海的新要求、新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重构发展动力的根本举措。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变革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紧紧围绕对标国际领先水平、聚焦科技创新、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据悉,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7项(人),授予王卫东等10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授予26项成果自然科学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授予26项成果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授予222项成果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1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121项。授予穆罕默德·萨旺(加拿大籍)、陈红宇(美国籍)、麦吉乐(法国籍)3位外籍专家国际科技合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