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学者声音学者声音

学者声音

李鹏: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市场源发性动能势头良好

发布人:吴迎奥   发布日期:2020-09-09   浏览次数:5949

                                                                                         来源:光明网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李鹏

据海关统计,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88万亿元,增长6%。其中,出口1.65万亿元,增长11.6%;进口1.23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4165.9亿元,增加74.4%。此前,我国经济第二季度在恢复性增长过程中,也出现明显回升,GDP增速从第一季度下降6.8%,转为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总体反弹力度较强,回升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这显示出在没有实施大水漫灌式宏观刺激经济措施的作用下,依靠市场源发性自我修复能力和政府有效的结构性托举政策,可以逐渐形成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内源型经济增长方式。

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质量明显改善,既受益于政府科学合理的调节性政策体系,使改革引导性举措和要素支持性手段紧密结合,共同发力增强了新动能。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在初步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代化发展基础上,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制造业经济体的内生性特征和优势,遵循“斯密分工”和“杨格定理”的规律,依靠分工深化—市场扩大—需求增长—技术进步—生产扩张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由市场源发性动能牵引和驱动的内源性经济增长。

市场源发性增长主要是指在新旧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由市场供求自身调节运动引发和形成的增长新动能,表现为由确定性技术、产业和产品市场需求带动的生产供给型增长,主要包括可以进行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广的战略新兴产业、大规模得到推广和运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科学技术结合实现换代升级的传统产业,这些产业创新迭代快速、需求潜力大、行业增速高,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产品大量涌现,大部分会发展成为支持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的支柱型产业。近些年我国市场源发性增长产业既表现为成熟稳定增长的高新技术产业,更有因疫情而超期快速成长起来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新业态和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新产业,支持工业2.0和制造2025的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行业,这些市场源发性产业已经在局部地区成为经济支柱和新的增长极。

从我国上半年和第二季度经济运行看,市场源发性产业增长势头良好,仅仅是受疫情抑制略有放缓。如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其中医药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第二季度比一季度加快8.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充电桩产量增长11.9%。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4%、4.1%、7.8%、7.2%、4.1%和15.7%,均高于GDP增速。

我国市场源发性产业增长不仅势头良好,而且未来潜力巨大。一方面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集中表现为头部和先导性企业的产品创新及质量有了大幅度改进,促进了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率快速提升,生产供给端适应消费需求端快速结构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国内需求拉动在经济增长率中的贡献率已经稳居主体,占据2/3强,说明在我国经济步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消费实力、潜力释放和能力打造都遵循着经济结构演变规律渐次显现,不会因为宏观经济周期性调整和波动而改变趋势走向,我国能够形成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