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学者声音学者声音

学者声音

商志晓: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

发布人:李雨喆   发布日期:2024-07-01   浏览次数:5686

来源:求是网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分别诞生于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面对的社会现实和思考解决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差别,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却具有历史和现实的联通。

  从发展进程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更有现实的接洽融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华文化面临严峻的考验。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引起了马克思高度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撰写了十几篇关于中国的通讯,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同时,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把来自中国的伟大创造——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看作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如果说这只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相望相遇之奠基和前奏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并开启东方旅程,则是实质性地展现了二者的内在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来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借助先进分子的推崇和先进政党的宣扬,在中华大地扎下根来,走上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程。历经一百多年的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指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一个个伟大胜利。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结合过程中相互交融,并日益展现出精神上的契合与思想上的融通。

  从理念内容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层面、多领域具有接近或相通的思维认知和精神追求。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是相通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华民族自古追求的“大同世界”,也是着眼人的生活幸福,像《礼记》所言“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再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政治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是相融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与“剧作者”,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发展是最为重要的;中华文化则历来强调“保民而王”、“民胞物与”,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为训示。还如,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精神是相合的。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高度重视人与人的关系,高度重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内在联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中华文化也把人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都反对把人看作孤立的个体。”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我们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的道德修为、人的自我完善、人际关系的礼仪规范等方面,内涵丰富且视域独特。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做事先做人”,要求做一个善良、勤劳、宽容、诚实、正直、守信的人,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欲当大任,须是笃实”、“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的修身养性理念,具有深入结合的宽阔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以发展进程中的相遇相伴为前提,以理念内容上的趋近联通为根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促成了二者的有机结合。那种夸大二者的差异性,将二者对立起来,认为二者结合起来不具有可行性的观点,是错误的。立足于“相互契合”这一基础,历经“有机结合”的发展进程,我们要着力达到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互相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期待,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并有机结合的必然追求。

  (作者:商志晓,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