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学者声音学者声音

学者声音

张西成:练就战场“知彼”的慧眼

发布人:孟娴   发布日期:2024-08-04   浏览次数:4074

来源:解放军报

有作家曾说:“只要你认真观察,总可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句话对夺取战场胜利也颇有启发借鉴:尽管战场局势波诡云谲、扑朔迷离,但广大官兵只要时刻紧盯作战对手的一举一动,总能发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蛛丝马迹,从而沉着应战、赢得主动。

苏德战争期间,有一次,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波波夫到前沿了解部队防御情况。当他问到对面敌人是什么部队时,一名士兵报告说,对面的德军最近换防了。这个判断引起了波波夫的注意,他问士兵何以断定。士兵回答:以前的德国鬼子直着身子走路,按规定时间向指定地域射击,早上7点和中午1点休息,可能是吃饭。而现在的鬼子,打枪猫着腰,行动时不是跑就是爬,老是躲避我们,早饭和午饭也改了时间……波波夫立即命令人员进行侦察,果真是敌人换了防。

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常胜之家,必先悉敌情。“知彼”的优势,往往是交战双方竭力争取的优势。每名军人、每件装备所能到达的地方,就是情报信息触角延伸的地域,就是敌对双方侦察对抗的焦点区域。在异常激烈的角逐中,每名官兵既是己方信息的承载者,也是敌方获取信息的“贡献者”;既是手持兵器的战斗员,也是搜集战场信息的情报员。历史上许多战场获胜方之所以赢得胜利,在某种程度上都源自于对情报信息的及时掌握,归功于一线官兵的慧眼。前苏联一名海军军官夜间值勤时发现许多海鸥争抢浮上来的鱼,敏锐意识到敌潜艇前来偷袭;面对横冲直撞的坦克,二战北非战场上的法国指挥官冷静观察,根据其弱点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敌人坦克,果然使对手损失惨重。这些都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战场一线永远都是最好的情报来源地。广大官兵立足战位、放眼战局,拿起“望远镜”、用好“显微镜”,努力把战场情况尽收眼底,就能寻找到制胜因子,有效掌控战场胜负的天平。

也许有人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运用,已使战场无死角、全透明,不需要一线官兵劳心费神地去观察搜集信息。然而事实证明,再聪明的对手也有弱点,再先进的技术也有盲区。官兵走上战场,积极主动地观察敌情、收集情报,不仅能够弥补高技术专业侦察装备存在的不足,而且在炮火硝烟中侦察获取的第一手信息,远比装备传送的数据更生动直观、更有价值。在现代战场“发现即摧毁”的态势下,一线官兵如果一味坐等上级的敌情通报,就可能错失有利战机;如果缺乏足够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运用能力,就会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英国军事家富勒曾经说过,“要时刻观察细枝末节,看透敌人的灵魂,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行动”。观察是认知的起点,情报是胜利的源头。现代战争,没有情报就打不了仗,情报不真、不快、不细就打不了胜仗。每名官兵都应把主动感知战场、深入洞察敌情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有意识地提升情报素养,培养灵敏的知觉、机警的嗅觉,培育见微知著、洞幽察微的判断力、审视力,并通过联合训练熟悉掌握各种侦察手段性能,练好练强体系侦察技能,练就一双能够穿透战火硝烟、洞悉敌人举动的火眼金睛,勤于观察、善于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个苗头,做到料敌于先、制敌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