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
发布人:谢昊举 发布日期:2020-11-05 浏览次数:459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哪些成就?科技自立自强与自主创新有什么关系?科技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现代化创新发展?最近,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十三五”时期我国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
王志刚在10月2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冲刺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5年来,我国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国家实验室加快布局,对高水平科研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5年来,我国科技重大专项成功收官,移动通信、新药创制、核电等取得重大成果。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加快应用。北京、上海、粤港澳等科创中心加快建设,21家国家自创区和169家高新区成为地方创新发展“领头雁”,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8.1万亿元增长到12.2万亿元,5年增长超过50%。
5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推进国家科技管理机构改革,完成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资源共享、评价奖励、收入分配等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科研人员减负七项行动,大力推动作风学风转变。科创板、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众创空间等为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5年的376万人年增长到2019年的480万人年,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青年科技人才逐步成为科研主力军。
当前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10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王志刚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
王志刚说,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只有更加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新的发展优势。
王志刚表示,当前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攻关和应急攻关的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自立自强与自主创新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王志刚说。
王志刚表示,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我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就科技政策、发展规划、科研伦理以及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开展对话交流,在开放合作中求同存异,努力形成更多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同时,聚焦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进一步优化中国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来华工作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平等机会和便利条件,努力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青睐的一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