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 解放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 上海交大 解放论坛

上海交大 解放论坛

罗辉:中英如何结成抗战同盟

发布人:徐安哲   发布日期:2015-11-27   浏览次数:7973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系“上海交大-解放论坛”系列文章之一

 

对于二战中英国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传统观点认为,英国对日本推行了类似其在欧洲的绥靖政策,以牺牲和出卖中国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英日之间的“和平”。但近年来,随着资料的不断发掘和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考虑到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和英国外交一贯遵循的务实主义原则,学者们开始抱持一种更为平衡的观点,即抗日战争中英国对于日本的政策不能简而化之为绥靖政策。换言之,应该区分英国在不同阶段的对日政策,英国的对日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消极防御到积极抵抗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中国政府领导的抗日战争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英国不同程度的支持,这一点正在逐渐得到承认。

软弱支持中国抗战

在远东危机期间(即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3年3月日本退出国联为终),英国一方面要维护自己在中国及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日本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英国逐渐认识到日本对于中国的野心已经不止于东北三省。“一·二八事变”后,英国联合美国为调停做了积极努力,促成《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这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英国对日政策的一个转折点。但鉴于自身实力所限,英国仍力图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际压力将日本遏制于长城以南地区。

按照当时英国外交部远东司普拉特的说法:“无法按照纯粹的司法原则,找出永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必须抛开理论上的主权而面对现实。”英国的此种态度在《李顿调查团报告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报告书中的前八章承认东三省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但在后两章中却提出了国际共管的方案,正是这后两章的内容使得此份报告书长期为人所诟病。但应该看到,报告书中明确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及中国对东三省的主权,否认了日本将东北变成其殖民地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尽管此种态度表现得极为谨慎和小心。此一阶段的英国政府希望以牺牲东三省来遏制日本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并力图避免引起整个中国的政局动荡,从而导致英国的在华利益受损。英国对日态度是软弱的,但是其政策却非其欧洲版本的绥靖政策,而是从纵容向有条件地支持中国抗战转变的政策。从客观上来看,由英国主导的这些政策使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舆论的压力和谴责。

舆论日趋转向中国

“七七事变”以后,英国对日政策日趋强硬,对于中国在外交和道义上的支持也越来越多。除了立即向日本发出警告要求其停止行动,英国还积极主动地充当起仲裁人的角色,力图遏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国联大会和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上,英国联合法国对中国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并表示:“英国将支持中国,英国拟免除中国在当年度的应付债务款项,并将向中国提供救济捐款。”太平洋战争前英国共向中国提供平准基金500万英镑,对稳定中国货币起了一定作用。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发表讲话明确要求西方国家支持中国。蒋介石的讲话在英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最为直接的表现是,英国在“八一三事变”后三次电告日本,指出此事皆由日方挑起,应由日方负全责。当然,更让英国朝野上下震动的是,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在乘专车从南京到上海的旅途中遭到两架日本飞机的袭击,身受重伤。同时,日本于8月25日宣布封锁从香港至上海一线的沿岸。这两件事让英国的舆论越来越倾向于中方。1938年10月16日,英国时任首相丘吉尔在对美国人民的广播中高度评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表现出英国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同情,同时也是英国对日政策日趋强硬的先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日正式交战就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成为抗日斗争盟友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英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双方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

对中国来说,缅甸战场事关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和西南大后方的安危;对英国来说,是能否确保其在印度统治的关键。共同的利益使中英在印缅战场上并肩作战,中英军事合作势在必行。应该看到,4年之久的独立抗战使中国军事经济消耗巨大,英国的参战为国民政府带来了某种希望。中英实现的同盟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中国抗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保障。按照研究抗日战争的著名英国学者安东尼·比弗的说法,当时很多英国军官不仅仅在重庆给国民党提供抗日建议,也帮助共产党的游击队作战。除了军事上的合作,中英在经济上也达成了若干协议。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在埃及开罗举行三国首脑会议,讨论对日作战和战后安排问题。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开罗会议向世界传递出中、美、英三国携手坚定抗击日本的信号,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形象。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公告》再次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这些规定,在国际法上明确剥夺了日本侵略中国所攫取的利益和特权。据此,中国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对台湾行使主权。应该看到,英国在这两次重要的会议中都给予了中国极大的外交支持,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向了百年来的高点,奠定了中国在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中之大国地位。

总体而言,英国对中国和日本政策的转变符合英国现实主义的外交传统。同时,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斗争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英国实行支持中国的政策。从结果来看,中英同盟的巩固最大限度孤立了日本,中英多方面的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英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对中国的支持亦在客观上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