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声音

您当前的位置: 学者声音学者声音

学者声音

姜辉: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李斯年   发布日期:2024-12-20   浏览次数: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2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工程的重大意义、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明确了新时代创新工程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推动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新时代创新工程要更好地承担起这一凝心铸魂的战略任务,为实现“两个巩固”持续努力,为应对各种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积极打好主动仗持续努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加强对重大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旗帜鲜明抵制反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在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取得新成效。这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创新工程的重中之重。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然不断丰富发展。要充分运用各学科学术资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各学科,深化对这一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和分领域研究,着重研究阐释标识性概念、原理性理论成果和原创性理论贡献,着重研究阐释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着力研究阐释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科学方法,着力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讲清楚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讲清楚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世界意义,不断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和把握,持续激发理论创造活力。

  三是在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提供学理支撑上取得新成效。历史和实践进程从哪里开始,思想和理论进程就从哪里开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的最大实践。新时代创新工程要广泛汇聚思想理论学术资源,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重大原则、重大关系及其显著优势、实践要求、重大意义,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等等。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四是在立足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上取得新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实践,指导它的理论只能是在中国实践土壤中生长的理论,而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理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搞的事业,我们是先行者、探索者,没有人给我们提供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态度的经验,必须通过理论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来指导实践,并用实践中摸索到的规律来升华我们的理论。”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制度,把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要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倾向,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又反对食洋不化、奉西方理论为圭臬的教条主义;既反对食古不化的复古主义,又反对全盘否定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内化为中国学术理论的核心元素、根本方法,持续增强思想引领力、理论原创力、学术影响力,不断巩固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

  五是在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推动中国理论走向世界上取得新成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学术理论,既能科学系统地阐释当代中国,也能科学系统地阐释当代世界。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炼出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的核心概念、范畴、表述,形成体现东方智慧、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更好把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传播出去,让中国学术走上世界舞台并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中华文化软实力。

  (作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20日 09 版)